当丈夫与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同时,有的家庭可能继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理智的妻子,正确的解决措施是这样的:
1、首先要冷静,与丈夫进行沟通
在家庭中,所有的争吵和悲剧大多都是因为双方的情绪过于高涨所导致的,那么只要一遇到事,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稳定自身情绪,对方也会因此缓和下来。紧接着应该才是一起想解决的方法、手段。
2、如果一个人与丈夫沟通不来,可以找来中间人
有的时候,人到了气头上,抑或是对方好胜心极强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直接与当事人沟通,这个时候中间人就非常重要了,这个中间人可以是婆婆,也可是彼此的好朋友,通过他们来传达对方的意思,并在对方消气之后冷静下来考虑清楚。
3、两人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实践出真知
当中间人的办法也无法弥补两个人沟通的沟壑,那么只能两个人的方法都稍微在某种程度上也尝试一下,实践出来总会有一方的效果好于另一方,都是为了孩子们好,那么给孩子的就应该是最好的教育,以及用着最好的教育理念。
就算是跟丈夫教育理念不同,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为了孩子好,最好就不要闹出什么矛盾就最好啦~
幸福职场生活,找何小英Monica,欢迎关注公号:职场与亲子情商。
这样的问题非常常见,尤其是妈妈认为自己所接受的理念对孩子更好的时候,就特别困扰,针对这样的状态我的想法是:“先做好自己再影响他人”。
林妈妈是新教育的拥护者,她看到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的引导非常温和有爱,她在生活中也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的孩子互动。但是他的先生则完全不同,先生崇尚控制、严厉的教育方式,孩子只要一点犯错他就会批评指责,甚至体罚打骂。这两种理念的冲突非常剧烈。
但是林妈妈非常智慧,她看到了先生背后对孩子的爱,只是意识和方法的不同而已。于是,她采用潜移默化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孩子同一个错误,用实际的行动让先生看到她的方法对孩子的帮助更大。当她把自己所秉承的教育理念用在孩子身上并看到积极效果的时候,慢慢的先生也逐步调整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
她还经常选择某些双方心平气和的时刻,对彼此教育分歧的点做交流。这个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而是多听听对方这样做的想法。这能让夫妻间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对方和自己不同的原因,因为多了一份理解会少一份冲突,则更容易看到对方的需求。
其实每个成人都有自己强大的信念系统,或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教养影响,潜意识会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教育孩子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如果作为家庭成员一方,只是每次看到对方的方式不同,就采用口头上的说服和对抗,那不仅不容易说服对方还容易因此起争执。
做好自己的同时,用智慧和耐心去分享和交流,才能更好的被接纳和积极的影响他人。
(露宏,儿童心理学专业亲子讲师;微信:gogomeg;公众号:qzjslh,期待与大家的交流。)
我觉得夫妻之间最大的危机,就是坚持己见,互不相让,并且一定要分出来一个谁对谁错。所以当夫妻之间发生任何问题的时候,沟通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求同存异,在彼此都充分了解了对方的意图之后,商量出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这才是最正确的解决方案。但凡其中一个人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对,别人都不对的话,那就等于是在为吵架或者彼此心里不痛快埋下伏笔了。
其实在家庭之中,你必需要理性的认知清楚,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世界观或价值观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在不同的事情上,每个人看待的角度不同,自然坚持的观点就不一样。
就教育理念这件事来说,父母的理念,孩子自己都不同意呢,又怎么能要求两个人都相同。也许你想让孩子上特长班,但是丈夫认为孩子应该快乐的过童年。也许你想让孩子上双语幼儿园,但是丈夫认为离家近的幼儿园也不错。也许你想让孩子修炼个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全能,你丈夫只想让孩子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健康成长。或者你丈夫认为孩子犯错时候要打,你认为孩子犯错时要以说服为主,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这些问题请问谁对谁错?
而你和丈夫为人父母,谁都是希望孩子能过好自己的人生。都是出于爱,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那么你和老公沟通的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是填鸭式的,不管孩子的爱好,只要父母认为你该学的你就必需去学。还是重点培养的,去发现孩子自己的喜好,然后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呢。而且是要让孩子的童年学多于玩,还是玩多于学呢?确定了大方向,细节就容易考虑了。
要记住,在教育理念这个方面,你和你丈夫并不是对立面。
你们有着共同的出发点,有着相同的目的地。只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你们选择走了两条不同的路。而且在这两条路中间的那个人,就是孩子。你和丈夫的理念不同,不能用孩子的快乐去做赌注。也不能今天让孩子学这样,明天让孩子学那样。
所以解决的方法是两个人好好的沟通,一次不行就多几次。每个人都向后退一步,给对方、给孩子的空间就大一点。当你放下自己的坚持时,就能发现对方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固执。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孩子正直、勇敢、善良、开朗、自信、乐观等等的性格,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至于其它的,孩子成长的时间还很长,总有一天孩子会找到他最喜欢的东西的,那个时候你要记住的就是,千万不要横加干涉,而是要全力支持他的理想。我认为,这样才是最好的父母。
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跟家人有冲突,总是为此争吵,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下面一个例子家长们可能似曾相识:
吃饭的时候,妈妈希望孩子自己吃,结果发现,孩子东拐一勺,西撬一下,吃得满桌子满地都是。奶奶看不下去了,上来就喂,孩子不吃了,奶奶就端着碗,追着喂。
孩子哭闹,爸爸认为不能惯着孩子,孩子一哭就大声说:“不许哭,哭什么!”然后再指着妈妈呵斥:“瞧你把孩子惯的!”
想买玩具,妈妈认为家里的玩具很多了,不需要再买了。爷爷却觉得,想要就买吧,我们家不差钱!
是不是发现这些场景很熟悉?再和睦的家庭关系,都会在有了孩子之后经历一番重大考验。尤其是教育孩子的时候,相信很多家庭都出现过家里人互相“拆台”甚至“打架”的情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家庭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尤其是夫妻观念的分歧,必然带来教育行为上的极大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可能会导致孩子具有双面型人格
会让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受到影响
不利于孩子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不利于父母权威的建立
会因相互推诿而错失教育孩子的机会
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是如何造成的呢?
1.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
2.采取了无效的沟通方法
3.传统的教育方法根深蒂固
4.家有强势成员,对其它成员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
5.家庭关系不融洽
6.孩子的父母没有承担其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7.没有聆听孩子的心声
以上7大原因,在你的家庭中存在吗?当家庭教育遭遇理念不同时,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
从改善夫妻关系做起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只有把夫妻关系理顺了,其他关系才能理顺,家庭才会幸福。要知道如果夫妻关系融洽了,孩子教育也就迎刃而解。有的时候,夫妻冲突,更多是被情绪牵着走,情绪处理好就会发现许多争执其实也无足轻重。
在教育理念上,要学会“求大同”
在教育观点上,父母要经常沟通,甚至孩子出生前就该思考和交流一些问题了,比如: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出现教育问题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一些育儿书籍、育儿专家的指导。夫妻双方也应该达成共识,坚持出现问题绝不相互指责的原则,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
对教育分歧能够存“小异”
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在孩子面前吵架、冲突,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比理念不好危害大的多,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另外,要学会巧妙化解一些冲突。有时候孩子犯了错,父母中的一方越说越来气,甚至要体罚孩子,另一方要学会巧妙化解,把孩子拉来过来,告诉孩子,你看你这样做多不好,妈妈(爸爸)生气了。这样既保护了孩子、教育了孩子,也给另一方一个台阶下,千万不能火上浇油。
教育孩子要保持连贯性
为了让孩子不产生“错乱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朝令夕改”,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那样做,一天一个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让父母的教育权威得到质疑的削弱。而且,父母对孩子态度的“变换”会在无形中助长孩子的“气焰”,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防空洞”。
父母与祖辈协调一致
一个家族照顾一个孩子,盯着一个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和祖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还要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祖辈有丰富的经验,父辈有先进的理念。要想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孩子身上,父母就要懂得与祖辈进行协调,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做好分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