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其实都非常有保险意识,都希望尽早给自己配置一份保险,建立属于自己的保障计划和体系。那么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如何完善自己的保障体系呢?
首先是要把自己的社保做好,很多人会认为社保不重要,或者说社保无所谓。一定要意识到社保也是保险的一种,只不过是一种福利性的保障。社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解决很多基础的医疗费用问题,比如日常生活当中会遇到的基础医疗。社保不但能够解决基本的医疗问题,更重要的是跟很多的政策有关,年轻人将来需要贷款买车买房等等,这都序号跟社保有关系,所以社保一定要优先完善。
除了社保之外,保障体系当中很重要的就是商业保险了,一个年轻人能够拥有配置商业保险的思维真的很难得,因为很多人一开始并不会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商业保险中,意外险是首先要进行配置的。常常说意外和明天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意外险是很多人商业保险配置的开始。意外险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突发的外来事故,人生在世,我们需要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意外真的是太多了。虽然意外发生的概率会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那么造成的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首先需要购买的就是意外险。
其次是重疾险,重疾险能够帮助我们转移罹患重疾之后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收入损失补偿等等很多问题。越早购买重疾险保费越便宜,能够拥有的保障时间也越长。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除了意外险,重疾险就是要考虑的险种了。
对于重疾险的配置,能够选择终身型的就是选择终身型的,如果是因为刚刚参加工作收入比较低,经济能力比较弱,就可以暂时购买消费型的重疾险。保险的配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自己和家人的保障体系和方案。
有人说,买的保障金额至少应该是年收入的10倍。(年收入10万的人,应该有100万保额,就是说万一故去,家人可以保证有10年的生活来源不中断,不太下降,当然此处忽略了通货膨胀的因素)。有人说,交的保费应该不超过年收入的10%。(这个不是绝对标准,主要是控制低收入群体的交费负担,收入高的人,可以提高比例,如果年收入1000万的人,把500万转移为保险资产,剩余500万,也是可以过得很好。所以说,收入越高,买保险的支出比例可以越高。)其实到底该买多少保险,还要考虑资产配置,比如有这样的分配建议——银行存的生活费(活期存款)大概10%,买保障性保险20%,投资股票基金的有风险的部分占30%,保守投资的部分(定期存款、债券、分红保险等)占40%。
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看,保障额度应该根据每个人对家庭的经济价值来区分,就是赚钱越多的人,保障额度越高。对孩子小的家庭,父母保障额度要高,小孩子的保费支出尽量低,主要以健康险为主。经济比较宽裕的再考虑教育年金保险和投资储蓄类保险。但对于高端客户来讲,以上的标准都不太适用,购买保险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生命价值重置”,这原本是财产保险的概念——即资产价值重置。什么意思呢?就是一辆宝马轿车,购买的价格为50万,当期买的保险额度也是50万,但如果车出险的时候同样型号性能的宝马车的市场价格是45万,那么保险公司的赔付额度就是45万,即可以买回同样性能的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车涨价到55万,保险公司也只赔付50万,因为赔付不超过保额)。
商业保险有条件的可以到香港购买。缴纳同样保费,相比内地产品保额更高,分红能力更强,能真正做到保障和储蓄功能。而年轻人则推荐购买重疾险,保费便宜,全球终身保障,香港保险的理赔应对医院是全球部署的,而国内三甲医院几乎全部覆盖。投保年龄越低保费越低,性价比更高。比如20多岁的年轻女性,保10万保额,内地保费要2380rmb,而香港1667rmb就可以了。另外香港保险更高的分红,可在未来退保或赔付时获得更高的现金保障。保险需要规划,不是随便买份看似全面的保险产品而已。
25岁的年轻人首先考虑的是健康类型的产品,其次是养老类型最后是理财类型。健康类型包括:重疾、意外、医疗、补贴;养老类型包括:年金、两全分红终身;理财类型包括:万能、两全分红终身。您现在年轻,买什么产品都适合。但最主要的是看您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买保险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因为一张终身寿险的保单要伴随您的一生,所以要慎重考虑。根据您现在的情况可以考虑意外、医疗、重疾和养老。对于理财产品以后再考虑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