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当然是有局限性的。
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思维是有限的。
一个三岁的孩子无法想象宇宙的宏大,因为他的认知能力太浅。无法理解科学家用数字与公式构建的宇观世界。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思维依然有局限性,他无法理解老人世界观里的安详与淡泊。譬如,他渴望性,将其奉为珍馐,却不明白为什么中年人食色无味。因为他经历太浅,无法理解过来人用经验构建的人生观。
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思维依然有局限性。同样都是耄耋之年,科学家无法完全理解政治家的城府,政治家无法完全理解科学家的追求。因为人类积累的知识体系太过于庞大了,每个人终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才可能有所作为。
因此,由于认知能力有限、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人的思维总是被各种看不见的壁垒所限制。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存在一个没有任何偏颇的立场。这种壁垒就是思维的极限,是无限对有限的生殖隔离,如同次元壁一样无处不在又无法打破。
首先要肯定思维是一种虚拟存在的事物。 思维产生于脑部活动,而脑部活动源于神经刺激,神经刺激的真实存在形式其实是人脑内神经元间的脉冲活动,这种生物电流脉冲形式是思维的基础,我们用电击来引导激活生物体内部的神经活动也是基于此理。
当然,思维在我们的的意识里似乎不是简单的电流刺激而已。
不过,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思维实验:一个健全的裸人(无意识无思维的人体),我们将它置于一个无法感知的世界,也就是切断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但保证它存活,那么这个人会产生思维或意识吗?
结果当然是 不会 ,因为思维是由外界对人的影响的总和,没有外界刺激就没有意识和思维。
如果我们对植物人的脑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某些人的大脑已经处于无感知状态,而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人的大脑将无法恢复正常思维能力;而有一些植物人的大脑却仍然有感知能力,这也就意味这个他的意识有被重新唤醒的可能。
同样的,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出现故障,也就是感知系统紊乱,他们会出现幻视幻听,他们的思维也随着改变,在他自己的感知看来,我们都是怪物,而在我们的普遍感知中,他才是异类。
那么以上叙述所证明的观点就是:对思维的限制其实并不是来自内部,因为一切内部的意识都是思维的产物;事实上,思维最大的限制对象是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思维的形成是由外部环境对人及人脑的各种影响和刺激的感知映像相互叠加的结果。
我在《成事在天》或者《黑天鹅》看到一句话,叫做“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可不是写重了。这句话就是对一种思维的局限性的描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你没意识到自己可能不知道某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面临着最大的思维缺陷,也就是你知道的东西完全是错误的、片面的、缺乏指导性的,然而由于你不知道某些东西,而你又不知道你不知道某些东西,你把你知道的东西当做正确的、全面的、指导性的。所以有所谓敬畏。就是对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况的一种态度。相信我,这种态度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人的思维最大的限制是情绪,情绪抑制我们持续的思考,我个人认为不存在所谓的思维死路,因为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是一张很大的网络,点与点之间绝对会相通。只有可能你思考的方向刚好南辕北辙了。同时我相信这张网的面积是宇宙的面积。而人类的大脑是无法达到这种级别的,所以你只能在几个点周围思考,依靠经验,一旦超出这个点,你就不知道如何继续往下连接。同时,恐惧,厌烦的情绪也阻止你继续思考。
来大象是长长的圆柱状,还有的围着他的脚趾转了一圈。。。。也许人的局限也就在此,不能脱离本我的认识,对于超出自己经验和智慧外的事情无法感知。圣经上有句话: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信心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如果超出你经验和想象之外的事情,你能凭着信心和感受接受么?
思维只是一个计算机,只是一个运作机械,只是一个被人使用的工具。比如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它帮你运作。想自然、想阳光、想跟随道、想顺应天意,它帮你实现。当人在顺应上天之意的境况下,人的心境是美好的,这时的思维会在美好心境的范围内、并服务于美好心境而进行它的特定想象和运作。思维是"心"的一部分,与"心境"组成人"心"。心境决定着思维的内容,心境好时,思维的内容近于🈶️🈚️,🈶️🈚️又产生美好的心境,以此循环,称为良性循环,健康宜身。
我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