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那是9年前的一个旧账,简单说,就是9年前有个重大场合,需要一个小女孩代表中国形象唱歌。其中小女孩的人选有两个,A:小朋友好看但是唱歌不好听,B:小朋友唱歌好听但是不大好看,最后天才导演的决定是A小朋友在前台露脸,B小朋友在后台唱歌。9年过去了,两位小朋友也长成了大姑娘,之所以再次被人提起,是因为B小姑娘越来越好看,颜值超过了A姑娘。 再看看满屏飞的小鲜肉、白富美、人造美人儿……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外表很重要可能有人会不服,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更讲究的是心里美呀!“以貌取人”?那是肤浅! 当然那是理智上,而现实中——外表很重要!褒姒因为外表美而深受周幽王宠爱;钟无艳因为外表骇人而遭齐宣王嫌弃,就连马云也经常因为长相而被人调侃。其实很久以前,心理学家就做过各种实验:学校里犯同样的错误,长得好看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原谅;大学里的青年男女,长得好看的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乌泱泱的求职现场,长得好看的更容易获得职位……在小说或者影视剧作品中,美貌更是与美德联系在一起:明眸善睐的姑娘、浓眉大眼的英雄、面如冠玉的公子……这都是正面人物,而长得歪瓜裂枣的人,往往刚一出场就被认定为“坏人”。颜值,是让人觉得你好看的第一步!
谁都想有个好面容,但这岂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爹妈颜值高,如果生个丑娃娃,大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隔壁老王”或者下一个“妈妈肯定整过容”的论断。基因确实是容貌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因素谁也无法改变,我们暂且称之为“先天容貌”。有“先天”就有“后天”,如果把“先天容貌”形容为磐石,“后天容貌”则是流水,流过的地方总会留下痕迹,时间久了,就有了自己的特质。这个流水,就是我们的经历,每一种经验、每一次尝试、每一个教训,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在脸上。这就形成了人的“气场”,所谓“气”,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我们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进到一个都是陌生人的房间里,你一下就能感觉到什么人威严、什么人和善,什么人性格开朗,什么人小心谨慎,哪怕你没有跟他们打过任何交道,仅凭“眼缘”就能做出初步的判断。我们人的容貌,都是以“先天容貌”为基础,经历了“后天容貌”的雕琢。越长越好看的人,就是“后天容貌”雕琢得好。
其实对于“好看”与否,实在是一个没有标准也无法定义的概念。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男孩带一个漂亮女孩来见父母,一路上以“你这么好看我妈肯定喜欢你”来平复女孩的紧张,而一进家门,妈妈瞥一眼,心理暗叫一声“狐狸精”。男孩觉得好看的,妈妈却未必这么认为。同样的容貌,为什么却能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因为“好看”=吸引。吸引到你了,你就会觉得她好看;没有吸引到你,就就会觉得她平平;而一旦来跟我“抢儿子”,再好看也只是个“狐狸精”。“吸引”是一个过程,有一个标准程序,那就是: “先天容貌”吸引一时;“后天容貌”吸引一世!翻译成更白话的意思,就是:既然还看得过去,那就再了解了解吧!
最终成不成,要看后边了解的结果。男孩的妈妈没有经历“吸引”的这个过程,当然就不会被吸引到。爱一个人,就要创造机会让他来了解你,觉得你越来越好看。吸引一个人,长相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气质!
看看滤镜下的我
后天的习惯和经历会使人脸部不协调,去掉后天形成的肌肉,你会美得掉渣,但要保持去肌肉的速燃模式,否则一夜变老.........
相由心生,心术不正的人会越来越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