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还记得刚上大一那年,和周围大部分同学一样,第一次真正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刚到大学的新鲜感使我充满着热情。其实说到大学,不得不提学生组织、社团。当时可能好多人和我一样,觉得学生组织是锻炼人的地方,也抱着这个初衷去想让自己有一番作为,挥斥方遒,最后能够领导人走向辉煌,于是傻X似得一窝蜂地涌入各个社团。
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我们的社团主席第一次给我们全体成员开会时候说:“你们可能凭着一腔的热情来到这里,想要锻炼自己,但是请记住热情终将会褪去,在你现在的本子上写上‘不忘初心,方能始终’这八个字,当你困惑时候,拿出来看看,想想你最初来到这里的本心是什么”。
当时还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只是记在了本子上。就这样几年时间下来,也渐渐发现周围有些人似乎发生了变化,将社团组织当成了自己的战场,与他人周旋,玩弄心计,甚至与周围的同学,明争暗斗,暗流涌动。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和高中的大不同,甚至觉得有种社会的味道,其实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一点都不夸张。看着他们我在想,是否也会随波逐流,开始攻于心计,这样对待本该一起玩耍的同学呢?渐渐将自己最初为什么加入社团的想法忘记,变成一个原来最讨厌的样子,而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呢?
第一次我们组织全体成员聚餐时,我们部门的一个女生在给主席团敬酒时候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愿意为咱们组织上刀山,下火海,勇闯天涯!”她说出时候多么意气风发,不过我们当时其他人还是都偷偷笑了。后来不到一个月,那个女生就把社团退了。她的原因是:她觉得社团没意思,和她当时想的一点也不一样,结果很失望,所以真的没有接着做下去的必要了。当然我没有权利评价他人行为的对错,不过想想当时的豪言壮语,再反观此时的话,想想似乎也有些讽刺的意味。
书读得多了,了解到在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本心,在困境中抱着对未来的希望,在顺境依旧时刻牢记,不被冲昏头脑,我想或许就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吧。
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也渐渐迷失了自己,也但愿那时能够把这句话翻出来看看,脸上再次挂着如天使般的笑容,重新做一个快乐的人。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这句哲学性的名句,一直深深烙在我们心中。在他的经典文学巨著《百年孤独》中,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虽然他们在马孔多小镇经历百年,试图打破孤独,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百年孤独》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虚伪的政客、残忍的统治者,更有蒙昧的众人和传奇般的主人公。这一切,都在马尔克斯笔下以一场毁灭式的结尾结束了——这边是寂寞的偿还。
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世界”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这一史实。
当然,《百年孤独》的结局,也注明了马尔克斯对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和排斥的愤怒。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不但道出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无论是第一代家族中因为孤独被绑在大树上的布恩迪亚,还是后来活了一百多岁的乌尔苏拉。他们都是寂寞的。
结尾的一场飓风,将整个马孔多小镇从地球上抹平了,也结束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但,无论是他们经历的灿烂也好,失败也好,都消失了。这是马尔克斯内心一种寂寞的寄托,正如自己人生般。
马尔克斯成就了功名,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因《百年孤独》被选为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1999年的时候,马尔克斯被查出了淋巴癌,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马尔克斯宣布封笔。
封笔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寂寞的开始。正像他在《百年孤独》中说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与此同时,马尔克斯还被查出了家族性老年痴呆遗传症。淋巴癌的化疗同时让他大量脑部神经元缺失,对于曾经用文字烙印世界的伟大作家马尔克斯来说,他的晚年是在寂寞中度过的。而这,更是像极了他书中的那种“孤独”。
不单单马尔克斯,世间所有的感情,人或事都会像烟花般,绽放、凋零最后归于寂寞。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从小语文老师就让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句子估计大家也都应该会背。我呢,也只是会背,也觉得写的好,很有道理,但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这句出自南宋大词人柳永写的《蝶恋花》里的词句究竟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意思。单纯的觉得衣带渐宽可能是孤独的女子,在思念她的恋人,慢慢消瘦。
可后来成熟以后才真正体会到这首词里这句千古名句的内涵。它形容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相思之人因思念相爱的人而变得容颜憔悴的意境。这只是单纯字面的意思,从整首词来看,它更像是失意的人对自己不得志的压抑情绪给出的一种坚守不放弃的信心。在相思的背后是一种对失败或失意的一对对抗和对峙。虽然之前我曾多次把这句话作为爱情的挚言送给我的男朋友,但我想这句词前面的词句也是对这一句经典之作的衬托,所以不得不把它们融汇起来理解,诗人对春愁的惆怅和想要通过纵情欢歌忘记这种内心的愁苦,都是为了烘托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境界,是一种无论怎样都不后悔,都会全力以赴的去坚守,这种执着和信念是今天在任何一种情感和事业中都需要的。它的意义也广泛到可以放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合适。
后来,清代的大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后人也常把王国维先生的这个读书理论用在自己读书的境界中,以判断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到底进入到哪一个阶段。就我自己而言,能进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就足矣!
不要轻易的去揣测别人,因为那可能都是你以为。
第一次听不是很理解,觉得好像没什么用,没啥含义,就没当回事。可当我经历了越来越多的愤怒和不平以后,我才知道,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
大家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看待事物的标准和方式自然也会是千奇百怪,因人而异的。但是最要命的是,我们老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行贴合在别人的身上,我们这么觉得,就会认为他们一定也这么觉得,否则就是不正常。
做事情老以自己为中心,连看待问题都那么偏激。自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就连别人做点好事你都会认为是作秀,于是你开始无止境的秀智商的下限。先不去管事实真的是怎样的,就说你去随意的揣测别人,没一点真凭实据,别人问起你为什么的时候,你往往都是我觉得,我认为,大哥请你有点自己的德行好吗,说话要负责,没有来得乱喷那是不负责任的,那并不能视为你是一个正常人。
有一次我千辛万苦的,认认真真的查资料,完成老师的作业,结果却被老师认为是抄袭网络原创。我就想为什么,当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以后,理直气壮的和我说因为你抄袭,我说老师你有证据吗?你查到一模一样的了?老师说没有,就是觉得不像我写的,觉得和网络上的很相似。
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想一想,尽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要老是拿着自己的思维去衡量万物,这样做太偏激,有失公允。
而且我们自己也在时时刻刻遭受着别人不正确的评价,别到时候大言不惭的抨击别人,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这么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