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种“野生水果”,结这种果子的“树”是长刺的,小时候经常去路边或者山上采集这些果子,作为没有零花钱的我们少有的零食。那个时候视力可好了,远远的看着对面的山上,绿色中间有一些红色的星星点点,就能奔跑过去采摘下来。
我是湖南常德人,我们叫这种水果叫“泡儿”,泡是第一声。其实它有两种类型,见上图,图1盘子里的这种相对而言更常见一点,图2我们叫做“麦泡儿”,他其实也常常是红色的,黄色的也有但比较少见。
家住在村里,我们小时候还是家家户户都种田,一年到头都是吃自己养的猪、自己种的稻米、自己种的蔬菜。当时总是听大人们讨论一些词语,比如早稻、晚稻、一季什么的。有时候,他们会在水田里种下满满的红花,今天查了一下,才知道那种植物其实叫紫云英,一田的花还是很漂亮的。
据说种植红花只是为了让红花烂在地里给土地增加营养,红花是为了化作春泥,所以不属于需要爱护的农作物。我们可以尽情的在红花田里打滚玩耍,红花比较小,女孩们会一枝花串上另一枝花做成长耳环,小时候特别喜欢在红花田里玩。
我所在的村子里有一条小河,小时候大人们还会防着小孩掉进河里,但现在他已经完全干涸了。
那时候,在水不多、天气炎热的夏季晴天,一群小孩儿会沿着河流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撮鱼”,我们使用的工具叫做“撮箕”。撮到的鱼虾会成为当天的午餐或晚餐,其实在那个时候,如果不是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一般是不吃肉的,所以孩子们对撮鱼这项活动非常有积极性。
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片片了吧,谁要是能把卡片打翻,那么这张卡片就归谁了。
一开始我们都是自己拿纸折的,后来发现小卖铺有卖的,然后就开始攒钱买。每天和他们混在一起打来打去,有时候都忘了饭点儿,被妈妈好一顿骂。
记得后来我赢回一书包,那会儿可有成就感了。慢慢的,我长大了,这个游戏就这样藏在了我的童年里。
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2.大脸猫和小小老鼠
3.神奇宝贝
4.AD钙奶
5.葫芦娃
和小伙伴一起过家家玩泥沙,摘小草当菜煮,泥沙当米饭,捡几块砖头砌起来,竹子的落叶当柴烧,拿着从家里偷来的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火,烧到最后泥沙干了,饭也就熟了,拿几片砖瓦当碗装着泥沙和小草假装在吃美味的饭。
童年记忆很多,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上山摘野果的记忆。
特别是摘稔子与山竹子,还有其他的小野果,那有欢笑也有无奈,但是却记忆犹新。
弹珠,玩泥巴。拿着点燃的玉米杆疯跑,在地里烤红薯把麦秸垛点着。
被家长拿着皮带抽,光着屁股乱跑。
夏天夜里不在家睡觉,跑到小树林捉迷藏,惹了一身包。
在麦秸垛里跳着玩,结果身上过敏痒到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