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既肯放手让小孩子去经历,又不断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既支持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又在关键时候提出独特的方法让孩子走的更远。总结一句话:他们用放养的模式让孩子独立,又在十字路口守护孩子安全通过。既尊重,又保护,既言教,又欣赏。仅且分享几个经历大家共勉,望前辈指教。关于放养。大概从外公外婆的教育就开始,家庭里对小孩子不会过分宠溺。在孩子的能力之内,会放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实践。
7岁跟着爸妈走浙江,看工厂人来人往察言观色。
13岁一个人坐中巴两个小时去上外教课,途上遇到过传销、赌博、撬包和斗殴。
17岁和姨妈家年小5岁的表弟去北京,爬长城看故宫吃烤鸭转王府井,没丢一分钱。
18岁自己找学校联系租房上雅思课,认识很多阳光开朗的同龄人。
19岁去了内蒙古,缺氧反应被坑坏车重感冒一周。
21岁独自到了英国,学校住宿签证旅行全部自己搞定。
现在我22岁,全力准备美国的clinical internship.
他们也会担心,但更会鼓励,凡事不要惧怕。
上大学以前,老爸说,无论课程多少,无论实验多重,一定不能放弃锻炼身体。我仍保持每天有氧慢跑和负重哑铃,足够的精力支撑每天不足7小时睡眠和繁杂的医院工作热情幽默。
上大学以前,老妈说,爱情是两个独立优秀的人格,彼此吸引走到一起。不要总希望对方来照顾你,而是要自己变的强大足以照顾自己。真正平等美好的感情,可以1加1大于2。
每每想起我都觉自己的幸运,他们是长辈,教给我宝贵的人生经验,又像朋友,同我一起分享得到的收获。不会像其他父母,给孩子压力,他们本身的优秀足以让我楷模;带给我很多开阔的视野,又愿意聆听我经历的乐趣。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家族,除了血脉以外,更值得传承的力量。
我的父亲是奶奶四十多岁时生养的,俗称“老来子”。我父母结婚后怀了我大哥7个月左右爷爷去世。因为家里穷,父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留下奶奶哥哥和我祖孙三人在家留守。在我小学四年级时奶奶也去世了,家里就剩我和哥哥俩人。每每讲起这些妈妈总是泪满盈眶,当时的确艰难——外出打工我们没人照顾,回家带我们,家里就没有收入,生活难以维持。从那时开始家里的亲戚总是好心的劝说我的父母:女孩子念书没有,长大也是嫁人,是别人家的人了,现在家里这么艰难,正好把她带出去打工挣钱供老大念书、娶媳妇……父母总是回答他们说,只要他们能念下去,我们砸锅卖铁也供他们一起念书。哥哥也很赞同父母的想法,他说:“我不需要妹妹帮我挣钱,给她念书。”他们言出必行,最难的几年终于熬过去了。现在我在小学当老师,哥哥86年出生的,在大学教书,已是副教授级别了。感恩父母兄长。现在家里的亲戚,包括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特别羡慕父母将我们培养的这么好,佩服他们的远见。于是我们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小时候我妈开个小餐馆,我爸下了班就去帮手,我放了学就去小餐馆写作业,往往到晚上7、8点钟,我们家忙完了才开饭。于是乎我爸就饿了,于是乎我早就饿了,,,每当我们爷俩饿的时候,,我爸就用一只筷子敲另一只筷子,一句一句教我小品(嗯被纠正来自于相声)上的,报菜名,一边报,还一打着节拍,一边喊着饿,大概就是如下这个样子,(妈!!!!我爸都饿晕了!!!!旁边我爸趴在桌子上装作晕倒状)这个报菜名教程,大概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一直持续到初中,我进入青春期,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以上这十几个菜名,我张口就来,顺序都不会变的,而且,我形成了很尴尬的条件反射,每当我饿的时候,脑子里就回荡着,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而且如果饿得比较厉害的话,我会不由自主地说出来。
我小时候我爸就告诫我:“女生绝对不要只会看言情小说,要学会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于是我小时候爸爸逼着我去看了很多古籍。韩非子啊,商君书,资治通鉴,史记,etc。后来我长大才明白当初我父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能我和他,都见过太多的,情感细腻丰富而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女生吧。一句话:“书页里长大的孩子,和人群里长大的孩子,天生是敌人。”我现在的领悟是:“书页里长大的孩子,即使孑然一身,也绝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我们有柏拉图,有西塞罗。”双脚踏过三千世界的泥土,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跌落人间的卷轴,在历史女神面前谦卑地献上自己的智慧与良知。毕生所愿。
我爸我妈比较看重我的学习,他们觉得女孩子学习好了才有好的前途,有了好的前途才有好的生活,所以除了学习成绩不可商讨之外,我几乎都是以“自由意志”在生活,穿我想穿的衣服,染我喜欢的头发,做我想做的事,我们家的钱分为三份,每人一份,各用各的钱,我经常用我的钱请他们吃饭喝茶,甚至蹦迪,也会经常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买生活用品。我的爸爸跟我说过,可以穿性感的衣服出门,可以化妆,但回家晚的时候要打电话给他,他会来接我。他们对我的要求就是,他们了解我的品格,做一件事只要我自己深思熟虑过,承担得起后果,我就可以去做。在这样的教育下我的确也没辜负他们的信任,没有做过出格的事,很爱他们,但又活得很开心很自由。
爸妈农村种地的,条件太一般。找男朋友时,妈妈说一定找家里条件好的,本来自己家就穷;爸爸说一定找能吃苦的,年轻人哪有不吃苦的?别靠别人,自己有能耐那才是本事。妈妈每当看别人家孩子嫁了家庭条件好的总是羡慕,当我和姐姐结婚时,已过30,赚年薪,有车有大房子,给足父母养老的钱,在婆家说一不二,老公也都是很优秀的人。爸爸生病时,姐姐和我抢着付钱,根本不担心没钱看病,这时候我妈妈才意识到,女孩子可以这样厉害,自己孩子有本事,她的底气才真的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