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发的誓言都是都是假的,因为他们怕神会惩罚他们。对灯发誓可以很快速的检验,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当然是真是假谁都不知道,反正灯不会灭。
现在人们特别流行的一种发声方法,“”这个时候突然一个人把灯关了,全场一片愕然,然后等再开灯以后,发现他好好的,大家一阵哄笑,看这个发誓的人一定会把他吓的,满脸青紫。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明白,灯灭了以后能发生什么,真能要人命吗?我们的生活又不是在演死神来了,对灯发誓就好好像跟小孩子说等你大了,我就给你买棒棒糖吃,这不就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我特别想向这些人说一句话,难道就不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吗?说假话就是说假话,吹牛就是吹牛,何必要发誓呢?你不觉得你的誓言发的太简单了吗?不觉得,久而久之,对灯发誓被大家玩儿坏了,你就算对神发誓都没有人信了吗?
尤其是男人,我觉得不应该轻易发誓,无论是对灯还是对神,誓言是很重要的一点。誓言代表了一个男人的诚信,代表了一个男人的尊严,如果他可以随随便便的发一个誓,随随便便的撒个谎,那么这个男人就与女人无异,甚至连女人都不如,他就是个小人。
一个经常爱说谎,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永远都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想要获得尊重,想要有面子,那就不要总说假话,不要总是动不动就发誓,你发的誓言不会有人信的。
”我对着灯火发誓……”这句话仿佛成为了国产电视剧的惯用发誓誓词。和古装剧不一样的是,似乎以前更多的是“对着苍天发誓”。在我看来,这种由“自然鬼神”向“灯火”的转变,大致是有三种原因的。
其一是反映了国人的不信宗教的普遍心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员组成复杂,并非单一民族的宗教信仰便可概使所有人都信服的。因此,华夏民族秉承“宗教自由”的思想,尊重个人信仰宗教,鬼神(各地民俗)的基本权利。当人们起誓时,所说的话自然是要另别人信服的,倘若自身都不信教,何来理由“对神灵发誓呢”,这岂不是虚假而荒谬的了吗?本着从自身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择对着灯火发誓。
其二是灯相较之下是一种实质性的物体,甚至特别常见。一般处于比人要高的位置,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种角度看其实和第一点重合;但因为灯的物化性,具体到了一种特定的东西上,所以每当看到这个物体的时候都容易使人想起当时以灯为证的誓言。灯火的常见性或许比神灵的提醒更频繁普遍一些。也让人有了一种物象的寄托。并无不适。
最后的一种可能就是单纯的戏谑了。因为不想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神灵或许能听见,但并不是所有的灯都是阿拉丁神灯,里面住着一个会听你说话的神。所以所说的话大可左耳进右耳出,不必过多在意。那通常只是一句玩笑话。
对灯发誓和对天发誓,其含义相同。灯和天一样能发光,给人以光明。灯发出亮光,能将隐藏在阴暗角落里丑陋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灯发誓,有灯光的监督,你的伪装就很难隐藏。神灵的职责是保佑人避免多灾多难。如果对神灵发誓,在别人眼里明显就是撒谎。再说当你违背了你的诺言,受到了惩罚,为了求得谅解,你只能求神灵保右,去求灯保佑,不紧得不到谅解,还会受到加倍的惩罚。就好比你向别人借了钱,别人多次追还,你却躲避隐藏,当你再次落难,需要帮助时向他借钱,不仅不借还会讽刺你的不作为。所以向灯发誓,向神灵求保佑,既有进路又有退跟。总之,发誓本身就是一种唯心的迷惑他人的低俗语言,然而很多人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那怕根本不现实,也要对方发个誓才安心。对灯发誓容易使人信服,因为有灯的亮光,可以让他相信你的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