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我们把手贴在室外的铁东西例如铁板、铁架子、铁皮箱上,会产生冰凉冰凉的感觉,有时,这些铁东西会把手粘在上面,甚至能把手粘掉一层皮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一个冻柿子放进少许水中,会发现其表面结上一层薄冰。这说明,因为水和冻柿子相对温差过大,冻柿子放进水里完全吸收了水的热量,当水温降到了0℃以下时,就结成了薄冰。 同理,冬天室外气温很低,例如北京冬天气温可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这时室外铁的温度就会变得和气温一样。当手与铁接触时,两者温差会很大。铁是热的导体,散热的速度相当快,使手与铁接触部分的温度很快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了,而在皮肤表面的水就会结成极薄的一层冰,手就会和铁冻在一起了。人就会感觉手仿佛粘在铁上了。 实际上不只是铁,象铜、铝等其它金属也会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当你身体上有大量水分的部位接触到这些金属时,因为这些金属的温度极低并迅速传走接触部位的热量,导致表面的水分结冰。实际粘连现象就是结冰造成的。知道了这些原理,你也就有了解救的方法:别着急,一直等下去,因为身体其他部位是热的,过一会儿,身体的热量就会渐渐地把冰融化,那时你就没有危险了。切记:千万不要在结冻时用力拉,那样会把你的皮肤拉伤的。
分析与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湿手上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至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将手粘在金属上。如果手是干燥的,则不会发生粘手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只是有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湿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这并不是说木头温度比金属高,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当手接触金属时,手上的热量会由手接触的那部分金属迅速传递到金属其它部分,因此手的温度明显降低,并使水凝固,而当手接触木头时,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量不会迅速传递到木头的其它部分,手的温度不会在短时间内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铁是热的良导体,冬季当水接触到铁时,水的热量被迅速传导,水本身的温度迅速降到冰点以下而结冰,确切的说手不是被粘住,而是被冻住了。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慌张,不要硬扯,否则有可能受伤。如果被冻在不是很大面积的金属上,比如钥匙、饭勺等,可以握紧,用自身的热量将冰溶解。如果金属的面积比较大,不如铁门那要请人帮忙了,用热水淋等方式是门温度升高,自然就解决了。另外,提醒一点,千万不要以为冰不会很快形成,迅速摸一下铁不会被冻住,我小的时候就这么想的,并且试验了,用自己的舌尖迅速添了一下铁门,结果就被更迅速的冻住了,由于慌张,硬扯下来的,舌尖的表皮都被扯下来了……提醒没有这个经历的人记住一定不要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