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结论:家谱是农业社会的残余,在工业化社会里是行不通的,只能作为某种怀旧的情怀出现。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一个大家族聚族而居,可以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家族中的成员几乎全部是务农,依靠土地而生存,家族中的成员几乎不外出,几乎不迁移,一些村落可能离县城很近,但是村中的人可能一辈子不去县城一次;家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需要和外界交换的物资很少;家族中的事务基本自理,族长对于族人有很大的司法权、行政权,官府对此也是支持的,一方面降低了管理难度,二来也节约了大量的行政和司法开支。以至于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古代政府不是把家庭当做社会的细胞,而是把家族当做社会的细胞,政府的施政必须以乡间的缙绅、族长作为基础。
古代社会理想的男耕女织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大的家族才有修家谱的可能和必要,族谱是维持一个大家族向心力和秩序的诸多工具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祠堂、族规、辈分、祖坟、族学等等。
祠堂(祠堂在古代家族中拥有非常神圣的地位)
但是这样的大家庭实际上只有农业社会才有可能存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农业社会逐渐弱化甚至解体:土地不再是谋生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主要手段,大批的家族成员进入城市,甚至定居在城市,不再以血缘关系将自己归类,而是把自己归属为行业、公司、商社、单位、政党等等现代化的、更加高效的组织;家族成员外出频繁、迁移频繁,安土重迁的思想基本被放弃;家族中的族长对于外出的家族成员几乎不再有约束力,更不要说司法权和行政权了,即便对于仍旧在农村居住的家族成员,也几乎没有司法权,现代化的政府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了最基层。传统的家族迅速解体,小家庭成为社会的主流。现代政府认为,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家庭,不需要家族作为辅助管理手段。现代社会的准绳是法律,不是族规。违反族规的人,族长除了道德和舆论手段外,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权力可以处置对方。
在此情况下,一个大家族的祠堂、族规、辈分、祖坟、族学等等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和约束力,族谱也是如此。很多农村人进城之后,第一代人知道自己的辈分,但是他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就有相当多的人不按辈分取名字了,等到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恐怕连自己的辈分都不知道了,严格地讲,这种不按辈分起的名字是不合格的,难以进入族谱的。
我国目前城市化率为47%,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我们国家一直把城市化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城市化正是这种旧式家族的杀手。大规模的城市化完成后,旧的大家族,以及与此相关的族谱、祠堂等,只能以“文化遗产”的面目出现了。
小时候,看到过一本厚厚的家谱,当时看历史书本一样把一本家谱给看完。据说破四旧时,家谱会被扯上封建迷信,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掉了,这对研究历史和人文真是一大损失。
从家谱里,可以看到“根”,这点对国人很重要,港台那边也会有人来内地寻根。在家谱里记载了,祖上来自哪个朝代哪个分支,然后先辈某某带着一家子秦迁移到哪里,后来又有某某带着大家迁到哪里,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又迁移了,最终到来了现居地。 家谱书还会记载先辈的一些生平事迹,比如,先辈某某中了科举进士官居什么职位。所以,把家谱当做一本历史书来看,还是能让大家了解过去的很多事情。
家谱里,可以看到自己是第几代,什么字辈,祖辈人的名字。看了家谱,我也理清以了一些亲戚关系,比如以前经常玩的那妹纸,原来她的太爷爷的爸爸和我的太爷爷是兄弟, 以前爸妈就只说是远亲。对于现代部分,家谱里也会记录族人的背景、职业等,比如,某某毕业于哪所大学做什么职业什么职位等等。有了家谱,子孙后代也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和先辈。
很多人说,修家谱有利于族人团结,但又会排外族,这倒不一定,人和人的关系不是单独血缘关系。古人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亲戚不一定比邻里关系深厚,大家还是多重视与邻居的关系,“远水救不了近火”,关键时候“近火”还需“近水”来解决。亲戚和族人是你无法选择的,而朋友是可以自己挑选的,有了好友,常常是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 所以,即使有族谱在,也不影响大家的人际网。
家谱是中国历史最好的见证,它是一代代人组成的,家谱使每个人的名字都保留下来,同时也为下一代孩子的辈分提供好了依据,最近突然兴起了续家谱这一事件,我认为更说明中国人对家的渴望,可能在路上不认识的人可能通过这次续普发现竟然是一家人,这种方法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同时也让后代记住自己祖先的名字,防止最后使每个人忘记自己的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同时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所最为重要的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淡化家文化,直到今天大多数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和祖籍,原来我们喜欢吧辈分加入名字中间,以防忘记自己的辈分,现在原来越多的人不用自己的辈分做名字,所以自己的根渐渐被忘记,所以兴起了续家谱这一个活动,仅仅几百块钱,就可以得到100多年你家族历史和你祖先的名字,我感觉很合适,通过这个活动,你可以认识远隔千里的亲人,你们可以在一起交流你们的文化,有利于民族结构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一本小小的家谱,承载一个家族的兴衰,它像一根绳索,紧紧捆住一家人的心,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这种现象希望继续保持,留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魁宝,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必须的,让每个人多一点亲情,少一点猜测,让中国成为最美好最有亲情的国度。
国有国史,家有家史,族谱就是记载家族的历史,没有家谱怎么知道长幼,亲疏,怎么知道自己姓氏的出处起源,怎么知道自己祖先的名讳?
盛世收藏盛世修谱饭店有菜谱人类有家谱家谱能证明一个姓氏的起源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的过程,是家族文化整体实力的体现。
这是应该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家谱也可看出历史的发展状况家谱地方志、国史是互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