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只能是解决目前生活问题的一个手段,并不是能够达到好好生活的结果。现在的房子代替了“四大件”变成了新的“一大件”,难道买不起房就不能好好生活吗?三年前知乎讨论的最多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后来就变成人丑多读书和努力健身,最后现在干脆就变成毕业几年手捏500万买房卖车,好好生活的标准好像越来越单一化。话说回来,看得到希望的年轻人,在“四大件”时期也看得希望。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就算退回05年,房价没有飙升的时候,还是很绝望。
奋斗了十八年才和富二代坐在一起喝咖啡就把自己感动的不行不行的,但别人的上一辈可能已经努力了28年,这一代才能在北上广深活的好好的。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陷入自我感动中。人生无妨拖延一下,推迟满足感,尽量不要想着提前享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慢慢来会比较快。老想着年轻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会很浮躁的。
萝卜加大棒是驱使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常态。在以往的社会,用的多的是大棒,现在改用萝卜罢了。本来中国北上广深的房子就是吊在年轻人面前的萝卜,但是最近房价飙升把这个萝卜吊的太高,变成了悬在年轻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仿佛伸头也是一刀,锁头也是一刀。难道买不起房就不能好好生活吗?
一提到房价,我先看了看我自己,妥妥的卢瑟。作为一个25岁青年人,毕业后选择在香港工作,一个月1w3,月租一个6000的小单间。香港一平大概12w,想买一个60平的小房子。我需要在交完房租后,不吃不喝26.7年后才能付得起首期,还要保佑房子一毛钱不涨。
大陆的房价呢?目前来看还会涨几年。自从超百万亿M2之后,市面多了那么多钱。手里钱的人的不投房子,还能投什么。改革开放30年发财的老板,很多都没机会上过大学,搞那些看不懂的高新科技研发,还不如投资在实实在在的房子。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对我及其严苛,任何好的衣服,鞋子,玩具都不让买,就更别提手机,电脑了,理由就是,反正现在用了也是浪费,不如存起来,以后干票大的。 然而我从小到大没吃几顿肯德基,没买一件耐克阿迪,没用一个苹果就算了,也没读什么哈弗剑桥,没住多大连体别墅啊,家里存起来的这些钱,要么是跟着通货膨胀变了废纸,要么是被保险、股市、意外、灾祸剐得油水不剩。总之别人都花了,享受了,活久见了,我依然窘困得掉渣,狭隘得井底之蛙。家里存的房,我也不见得就住的了,用得上,真要是哪天绝症和灾祸来了,也早晚是属于别人的。而为了给别人存房,我居然可以几十年如一日不追时髦不和流行接轨。当别人都在爱疯四的时候,我还把我蓝屏的诺基亚擦得锃亮,如今想想看也是十足的悲剧,悲愤交加。
老妈给我说,你回来吧,我们给你留房子,我突然觉得,这份关爱的三观还是有点问题的,难道我回不回家,给不给父母养老送终,是看在房子和财产的面子吗?房子真的就这么牛逼,可以凌驾于亲情,爱情之上么? 于是我感到很恶心。
去tm的房子。那都是别人的,属于你的就是一个小木匣,过几十年没人去陵园续费,连小木匣子都要被人扬了。你们在乎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生命很短,死期将至终会明白,日复一日的蹉跎和重复真的是一眨眼就结束了。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享受,吃,喝,旅游,就是扩大生命的维度,就是变相延年益寿。房子固然要要,有那么一个把你的劳动付出保存起来就行,真的没有必要拿它来要挟伴侣,要挟自己。 有人结婚要房要车,也有人不要,有时候不是你不对,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那些愿意劈开腿躺床上天天被人捅,换取一个金丝雀的窝的人有他们的命,而又有多少人生下来就是西门庆的命? 衣食住行,人生要事,供需平衡,适可而止。变态不该成为常态。
如今我什么都用的是最好的,真的只有你吃了,穿了,住了,造作了,才是你的。我也相信,自己只要想买房子的时候,一定买得起,因为我一直在努力,我有一技之长,我也不会满天奢求。那些存起来摆着的,都是帮别人免费保管的。你为他忍气吞声愁白了头,也没有人会感谢你体谅你。只有周而复始的生灭更替,万物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