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华夏居中原地带称呼四周为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就是这除了华夏所居之地以外,都是一群穷乡僻壤 人无礼制的地方,按轻了说可以是轻视 按重了说可以说是蔑视,因为确实地位不同 话语权就不同啊。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不是。以在外来说,首先外地人觉得穷(其实也确实穷) 其次本地人不够自信。越急于证明 越会落入别人的逻辑陷阱。更何况阜阳人在外的多,尤其是从事低端行业的比例相当大,受到的教育程度低,被人拿来不论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开玩笑或者讽刺的时候,有时候讲不过就撒泼耍赖甚至动手 更加坐实别人封给你的恶名。穷山恶水出刁民。 其实反击大多时候 也不一定就非得是拳头。以在内来说,人口是红利 但是没法好好利用的人口就是负担。不论是医疗 教育 还是设计到 乡下或者社区之间各种纷争 ,都充满了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跟变形扭曲了的底层宗族观念势力,其实这些跟整个当地社会氛围还有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长久以往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口素质低下 。 现在这些情况都在逐渐缓慢的改善,我觉得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好处,人口流动变大,原来的小社会之间的人情裙带关系被冲淡,法制在社会中占的比例越高,社会就越健康 民众就会越理性,素质也就越高。只不过相比外面大多地方,我们本地的这个进程与转变太慢。底子薄 助力小,没办法的事 只要持续在改善就是值得期待。所以外人怎么看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当你生活在这里都感觉到一种生机勃勃,外人的评价到那时也自然会高。
阜阳是安徽最落后的地方,观念和吏治都很差,所以有各种奇葩的事件发生,和山东临沂,湖南南部有一拼,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阜阳是劳动力输出地,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各地工作,这就和河南被黑类似了,本身欠发达还有很多人在外面打工,让发达地区的人对落后地区的习气一览无余。其实比河南,阜阳穷的地方有的是,但是那些地方并非劳力输出的重要地带。经济落后的人情社会, 不守规则。能走出去的,大都是优秀的。留在本地的,大都被同化。其实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只是阜阳人总量大、密度大,经济落后资源匮乏,人的素质观念底下,不守规则的收益大成本低导致的矛盾更显突出。
阜阳人口基数大,而且大多都在外地务工,在外地经常能听到阜阳口音,在外面的工作大多是工人或者小贩,所以很多人都知道阜阳这个地方,阜阳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素质不高,所以经常有阜阳不好的新闻出来,加上原来阜阳出了几个大的贪官,外地人对阜阳的印象就是打工者比较多,而且比较穷。我认为教育比较重要,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较差,对学生也不关心,导致大部分人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务工,没有接收到的教育和专业技能,可能一辈子都是做工人或者小贩。外地人对阜阳的印象就比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