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从熟悉的故事开始看,比如《空城计》《红楼二尤》《铡美案》等等。 2。先从贴近自己生活经历的开始看,比如自己属于比较侠肝义胆又聪明的,可听《四进士》;属于年轻对生活诸多不满的,可听《锁麟囊》;夫妻感情上有过不和后又和好的听《白蛇传》;当年叱咤风云现在却被人欺负的听《打渔杀家》等。 3。唱段先听中速的,如《空城计》中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三家店》中的“将身儿”,《凤还巢》中的“本应当”等。 4。看表演时可把演员的韵白和唱段先都当成外语,但从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和语气语调语速中试图理解剧情。 5。多去现场看戏。 6。多和资深戏迷交流,尤其是年轻的资深戏迷 7。可以联系历史、哲学、政治、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理解。 8。不要怕其他人嘲笑你不懂,不懂就问。
大原则,能看现场就不看录像,任何剧场艺术,视频和现场的表现力是完全不能比的。如果您住在京津沪,那算有福了,不知道看什么戏,可以在网上咨询当地的青年资深戏迷。千万不可看央视戏曲频道!大外行频道!!没文化!京剧唱腔主要是板腔体(和极少曲牌体)。板腔体:西皮二黄为主,南邦子、高拨子、四平调为辅。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成不同板式。曲牌体:取于昆曲曲牌(用的少不多说)。唱腔体系:西皮:激越活泼。二黄:平稳深沉。反二黄:激昂悲壮(由二黄降低四度音域加宽)。反西皮:低回婉转。南邦子:轻快柔媚。四平调:只有原版一种板式。
刚开始接触京剧的朋友如想从先看京剧视频着手,一定要先找每个唱段字幕前都标注有声腔板式的看,诸如标注有【西皮慢板】【西皮流水】【西皮二六】【二黄原板】【二黄散板】【四平调】这类(以前盒装磁带有个好处就是唱词上都标注板式,央视拍摄的视频到近些年才有标注的),最好再去找京剧声腔板式介绍和相应的曲谱多琢磨,否则对什么是西皮什么是二黄,各种常见板式大致是什么情况这种最基础性的京剧声腔常识都不能有个感性认识。看你想听哪个行当了。不过要是刚开始接触京剧,个人还是觉得听流水板好些(老生可以直接听原板了,节奏也不慢,尤其是余叔岩的十八张半里有许多二黄原板,非常好),慢慢喜欢上了就可以欣赏原板、二六最后到慢板了。下面简单列一些我知道的吧,也就不分流派了,各派的特色都欣赏下吧。
实际上也没必要太排斥现代京剧,例如样板戏那样的交响乐京剧,实际上交响乐陪京胡的感觉也很棒,现代人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比如关栋天史依弘在2007年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交响京剧,挺好听的啊;也不需要排斥稍微时尚一点的京剧,例如王珮瑜和梁剑锋合作的用吉他伴奏京剧,很好听啊,会让年轻人更多走进京剧。京剧本身在配器和唱词上也要发展,京胡取代笛子,昆曲的式微(昆曲主要用笛子伴奏),京剧的兴起,不就是京剧出现的一大背景么。我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名句名段,循环播放,比如锁麟囊,空城计,珠帘寨,武家坡等等。不过可能还没入门哦。
最开始先听自己熟悉的故事,先看剧情,再去体会唱词,否则就是一脸懵。这是我的个人经验早期从快板开始,然后流水,接着二六,然后一步步的走向原板,慢板,导板,我就是这么入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