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侵犯同级的“领地” 每个主管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职责,要处理好和其他主管的关系,首先是你不要侵犯别人的“领地”。 我们知道,所有动物都有领土意识,大至狮子老虎,小至老鼠昆虫无不如此,像狗,它们在住处四周撒尿,就是在划领土,警告别的狗别越界闯进,若哪只狗闯了进来,便上前赶走。 从心里学的角度讲“领土意识”基本上就是自卫意识,同样,人的表现,虽不像动物那样直接明了,但自卫意识同样强烈,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自讨没趣,甚至遭到迎头痛击。 在公司里,工作的职权范围就是主管们的“领土”,同样不可侵犯。你要时刻牢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因为无论多么开放的职场,界线永远存在。你不要越线去做“帮助”别人的事,也许你是出于一片好心,问题是对方可能不领你的情。
许多时候你的“热心”往往在别人看来是“别有用心”,这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帮助别人做事往往会使被帮助的人接受这样一种暗示:“你自己的事都干不好,你很无能,我比你强。”这种暗示让人多么不舒服就可想而知了。 有时,你的部门一时人手紧张忙不过来,此时切不可乱用你的“官位”,不通过其他部门的主管就随意调用该部门的人员。对该部门主管而言,你是“手太长”,没把他放在眼里;对被调用人员而言,心中也充满不平,”这些通常不会显露在脸上,你不要傻乎乎地以为人家都很愿意帮你似的。实质上,你已经“侵犯”别人的“领土范围”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过于依赖个人的关系而忽略应该走的“过场”,这也是一种“领土”侵犯行为比如,你与打字室的某人关系不错,因此你便直来直去,把一些要打字的文件直接塞到打字人的手中,全然忽略了打字室的主管。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一种行为,这无异于是对其“领土”的“公然践踏”,本来忙的都是公事,却不小心结下了“私怨”。 应切记,你所代表的是一个部门而不仅仅是你个人,你的行为往往被人们上升为部门行为,所以更要小心。这种领土意识看起来很无聊,但却是存在的,如果你不注意而侵犯了别人的领土,是会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烦的。 正确对待同僚的批评 主管之间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影响双方共同利益或其中一方利益的事情,这时候需要在同级之间开展批评活动。同级主管之间开展批评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既需要有“团结——批评——团结”的良好愿望,又需要讲究艺术。作为批评者首先应避免消极性批评。
当员工间发生矛盾时,闹矛盾的员工需要先后进入五个房间:满脸怒容的员工进入后,先照哈哈镜,看到哈哈镜中扭曲变形而又怪模怪样的自我,他会忍不住笑起来,一笑解千愁,在笑声中他们自然消了些气,脸色开始有所缓和。里面有一个橡皮造的塑像斜眼看着你,表示蔑视和看不起你。这时工作人员让闹意见的员工拿橡皮榔头去打那个傲慢像,尽情宣泄还未消尽的气,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墙上绑着一个球体,连着强力橡皮筋。先让闹意见者使劲拉开球后放开,球打在墙上马上反弹回来,击中闹意见者的身体,旁边工作人员会问:“你痛不痛?“为什么会痛?”然后告诉闹矛盾者,这叫“牛顿定律”,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你去惹人家,人家就会报复你。
管理人员征求闹意见者双方的意见,看矛盾如何解决。经历了四个房间的员工,这时大多已冷静下来,双方一般情况下自然会主动解决矛盾,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和做自我批评。妥善地解决了员工之间的矛盾后,管理人员对两人还要勉励一番,并给予物质奖励。在企业内部,职员之间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争执和受到别人的批评,这是不可避免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人类心理规律,通过心理疏导,唤起理智感,让员工自己解决矛盾和不适,并实行自我教育。“化干戈为玉帛”,维护企业内部的“人和”环境,理顺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