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电阻电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弧焊,使用中应注意:电阻电焊:用于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不大于10㎜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倍;较小直径为12~16㎜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倍。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直径的60%。闪光对焊:钢筋直径较小的400级以下钢筋可采用“连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不平整时,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连续闪光对焊所能焊接的钢筋直径上限应根据焊接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要求见《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4㎜。
电渣压力焊:仅用于柱、墙等构件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不大于10°)钢筋。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帮条焊、熔槽帮条焊使用时应注意钢筋间隙的要求。窄间隙焊用于直径≥16㎜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熔槽帮条焊用于直径≥20㎜钢筋的现场安装焊接。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保护层:条件允许时,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有关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条件不允许时,连接件保护层不得小于15㎜。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
气压焊。该工艺已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它是利用氧——乙炔火焰把两根钢筋端头接合面及其附近金属加热至塑化状态,同时施加适当压力,使其结合,形成牢固的对焊接头。此连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筒便,不需要焊条焊剂,无电可照常施工,热影响区小、接合牢固、受力性能好,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直径16~40mm钢筋连接),节约钢材,成本低。缺点是:对钢筋的制作要求严格(钢筋两端面要求平整,夹好后两根钢筋端头最大间隙不大于3mm,且不得有锈蚀和气割氧化物质);对钢筋的可焊性要求高;操作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外观不容易判断连接质量好坏,要通过取样试验或专业设备测定。
绑扎连接。这是一种传统钢筋连接方法,这种方法在九十年代以前使用最广,九十年代后已逐渐减少,特别是当钢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除特殊情况外,已基本不使用。这种连接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便,不需要能源和机械设备,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操作人员不需要任何培训。缺点是:搭接起来耗费大量的钢材,费工、费时、受力性能不好,尤其是受拉钢筋。当钢筋密集,使混凝土振捣困难,质量不易保证。手工电孤焊。在目前很多施工中应用。此连接方法成本和受力性能都优于搭接绑扎,但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工效低、耗电量大,而且影响工期。若接头量很大手工电弧焊已不适应施工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