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是亚热带名贵果品,在我国南方8月份高温季节成熟。龙眼属无呼吸跃变型果品,呼吸强度中等,乙烯释放量低,不耐贮运。运输也是一个动态的贮藏过程,不仅仅只是将果实从产地运到销售市场,还要尽量创造适于果实贮藏的条件。因此,在流通运输过程中同样要保持适宜果实保存的环境条件。
①防低温冷害。龙眼一般在3℃以下低温就有发生冷害的可能性,果皮褐变并易染病腐烂。不同品种龙眼的冷害温度界限不同,如福建的泉州本、福眼等品种较耐低温贮藏,在3~4℃下贮藏未见冷害。
②防果皮褐变。具体做法同荔枝。
③防气体伤害。龙眼可进行气调贮藏,但龙眼耐二氧化碳能力有限,若浓度超过10%,会造成二氧化碳中毒伤害,果肉中乙醇含量明显增加,风味品质改变。
④防止病烂。龙眼采后处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很容易遭受各种病原菌侵染,引起病烂。可通过降低贮运温度抑制多种病原菌的腐败活动。但其作用是暂时的,对一些嗜低温的病原菌作用微小。采用低温冻藏可长时间抑制病原菌的腐败活动。
防止病烂的有效方法,还可应用各种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常用仲丁胺、特克多、多菌灵、扑海因、甲基托布津、RQA(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研制)、FISB-1和FISB-2(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研制)等杀菌剂浸果或熏蒸,进行防腐处理。还可以选择抗病、耐贮品种,如泉州本、福眼等厚壳、高糖品种龙眼来贮运。
保鲜处理化学保鲜剂的运用利用药剂溶于水后能在龙眼果实表面迅速形成透明膜,即能封闭气孔,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又能起到防腐杀菌作用。常用保鲜剂和保鲜方法有下:特克多(对青霉病、绿霉病、龙霉病、镰刀霉病、黑色蒂腐病、褐色蒂腐病和炭疽病有效)。用12℃以下的水稀释300~400倍药液,浸果1分钟。扑海因是新一代触杀型杀菌剂,能有效地防治冠腐病、黑腐病、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稀释250倍后为乳白色悬浮液,其悬浮液粘着性及展着性较好,用其浸果可按1分钟。特克多和扑海因混合剂用0.1%的浓度,(也可再加入0.02%GA3)混合液、浸果1分钟后捞起,用电风扇吹干或晾干,再用无毒、透气、透水性能良好的保鲜薄膜进行包装。若是有冰的话,以果冰比为3:1,共置于聚苯乙烯泡沫箱内,箱外再用聚烃树脂制的特种复合包装袋和竹筐包装,则更保冷及防压、更适合远程运输。
龙眼鲜果在运输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快装快运,将采下的果实尽快装运,以保持鲜度。轻装轻卸,龙眼属鲜软易腐食品,上下车时应尽量做到轻装轻放,装车时要有规则排放,充分利用车厢的空间,同时要留通风道,使空气能循环流通,延缓果实因呼吸作用而升温变质的进程。防热防冻,温度过高会促进果实腐烂,温度过低,果实易受冷害或冻害。长途运输必须低温贮藏,但温度不能低于2°C,最好使用冷藏车。若是篷车运输,一路上须加冰降温。短途运输可用通风良好的篷车,但在运输途中应避免烈日直晒,运输时最好能在外界温度较低情况下如清晨,傍晚或晚上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