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避作用是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杀虫剂(英文: 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在田间应用上,要确保杀虫剂质量,要满足菌迅速生长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高,致病力越强。要避开强烈日光,因为紫外线对菌会造成伤害,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施药。
此外还必须注意目的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敏感性,寄主杀虫剂作物和环境条件及增效剂的应用等。例如,防治钻蛀害虫应在卵孵化盛期,施药2次-3次,特别是对螟虫,防治效果好。螟虫一旦蛀入茎中,防治效果就差。防治玉米螟,必须严格掌握在玉米心叶末期用药,方能收到良好效果。防治棉铃虫,应掌握在排卵高峰后2天~3天施药,效果显著。群众有治虫不见虫,打卵不打虫的防治经验。这样,幼虫孵化时,一咬破卵壳就把杀虫剂吃到了肚里,很快中毒死亡。B2杀虫剂残效期一般可达7天~10天。施药后如果降雨,雨水会冲掉药液,应该重新喷洒。
毒死蜱在瓜苗期使用易产生药害,同时要避开在一些作物花期上使用。含氧乐、乐果农药在高粱的一些品种、席草、烟草、枣树、桃、李、杏、樱桃、柑橘、橄榄 上使用浓度高时易产生药害,应避免使用。三唑磷成分的农药不宜在果蔗上使用,易产生药害。辛硫磷由于见光易分解,要避免在西瓜生长期、萝卜和叶菜苗期上使用(甚至生长期上不用),其它作物要避免在强光条件下使用。水胺硫磷不宜在果树、蔬菜、桑园上使用,在桃树上使用易产生落叶落果。杀虫双、杀虫单成分农药对棉花、豆类、马铃薯上使用易产生药害,在夏季高湿季节使用对十字花科使用也易产生药害。杀虫双在生产实践上发现用在柑橘上也有药害产生,应慎用。
含马拉硫磷成分的杀虫剂如使用时浓度高对瓜类、梨、桃、葡萄、豆类和十字花科、番茄幼 苗作物敏感,不宜使用。含敌百虫、敌敌畏、二溴磷(敌敌畏前体)农药对玉米、豆类、瓜类的幼苗敏感,对高粱有害。甲苯咪唑溶液主要用于防治指环虫病、伪指环虫、三代虫等,使用时按说明先用水稀释,再全池均匀泼洒,严禁局部药物浓度过高。但是若按正常用量使用,胭脂鱼容易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等无鳞鱼类和贝类对此药敏感。所以要根据淡水鱼的种类、规格和体质情况、池塘水质状况酌情使用,例如在苗种阶段时使用时,甲苯咪唑溶液剂量相对成鱼要减半,在池塘水质清瘦的情况下,剂量也应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