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繁殖的方式。吸芽繁殖是香蕉栽培传统较为普遍的育苗法。主要是用剑芽(红笋)和褛衣进行繁殖。供分株作种苗的及芽一般要高达40厘米以上。
⑴红笋 头大尾小,形似笋、剑,因此也称剑芽。一般在上一年的11月份长出,当年立春后天气转暖时露出地面,呈红色,通常在当年3、4、5月份种植时用。种植后特点是先出叶后长根。
⑵褛衣芽 褛衣芽一般在上一年的8、9、10月长出,因遇干旱,寒冷不长,冬天来临时叶变枯。由于低温,缺水,上部长得较慢,下部积累营养,因而养分充足,型状上小下大,根系多,一般在2、3月份种植时用。种植后是先发根,后抽叶。 用于大规模种植的香蕉的种苗生产多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利用它不仅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试管苗,而且能脱去花叶病等病毒,有利于提高产量。
外植体消毒和初代培养:操作时,在无传统病害的香蕉种植区,选用生势强健、挂果整齐、产量高的母株,挖取刚露出地面的吸芽作为诱导材料。消毒时先剥除吸芽外面的叶鞘,用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秒钟,再用浓度为0.1%的HgCl₂消毒20分钟,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7~8次,切取其茎尖,将茎尖分为2份,放在MS+3~6毫克/升BA+糖3%+琼脂7.0克/升的诱导培养基中,置于黑暗的光照培养箱中,保持温度28~30℃,培养40~50天即可出芽。
丛生芽的继代增殖:可将初代培养所得到的丛生芽在MS+3~6毫克/升BA+0.2毫克/升NAA+糖3%+琼脂7.0克/升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在28~30℃,1500lx光照环境中培养20~25天即可继代增殖1次,并获得2.0~2.7倍的增殖率。在培养过程中应有充分的光照,每天1500lx光照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如果没有光照或光照不足,则其假茎和叶柄的颜色退淡、转绿,甚至变为白色,影响增殖率。继代培养一般不超过12代,否则易引起突变。
香蕉不像苹果、桔子,果实里看不到一粒的种子,人们就以为香蕉根本就没有种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植物界里,有花植物的开花结果是一种自然规律。香蕉是有花植物的一种,因此它也会开花结籽。为什么我们吃的香蕉没有籽呢?因为这些香蕉是人们经过人工培育后改良而来的。在人工栽培、灌溉、施肥和选择土壤的条件下,野香蕉朝人们希望的样子发展,改变了结硬种子的本性。其实我们吃的香蕉果肉里还会看到一排排褐色的小点子,那就是退化了的种子。
现在,人们都利用香蕉的吸芽和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 海南岛有一种野生香蕉,里面有坚硬的种子,大小跟玉米粒差不多。非洲有一种香蕉,一粒种子竟有半寸长。可见,野生的香蕉是有果有籽的,而人工栽培的香蕉是有果无籽的。
香蕉和其它水果一样是有种子的,种子不仅多,且很大,果肉反而很少,吃起来很不方便。其实香蕉中间那一排排黑色的小点,就是退化的种子。因此对香蕉发展历史不了解的人,就会觉着香蕉本来就是没有种子的。
将香蕉切开,会看到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肉,但是没有看到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
由于最初香蕉的种子大而多,吃起来很麻烦,于是便对其进行改良,起初改良只是让香蕉的种子变得小一些,少一些,后来找到了让香蕉胚珠无法发育的办法。很明显,无子香蕉更受人们欢迎,因此人们就将它保持下来,在漫长岁月里形成了无核品种。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