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派: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碰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杨家将--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野猪林--大雪飘扑人面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法场换子--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马派:三娘教子--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赵氏孤儿--老程婴提笔泪难忍苏武牧羊--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淮河营--此时间不可闹笑话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借东风--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四进士--上写田伦顿首拜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胭脂宝褶--老王爷登大宝一统天下法门寺--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清官册--接过了夫人酒一樽乌盆记赵氏孤儿--娘子不必性太烈谭派:战太平--叹英雄失势入罗网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将相和--老将军你何必身背荆杖言派:卧龙吊孝--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让徐州--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麒派:追韩信--我主爷起义在芒砀徐策跑城--湛湛青天将我欺四进士--上写田伦顿首拜另各派均演的:上天台--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隐上天台--金钟响玉兔催王登九重洪羊洞--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洪洋洞--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洪羊洞--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武家坡法场换子击鼓骂曹清官册四郎探母珠帘寨等,一些对戏等另外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等等都有精彩唱段。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虽有单一板式的唱段,但只有一种板式唱腔的剧目极少见,每出戏里大都有两种以上板式的唱腔。
反二黄除了常见的乌盆记,碰碑、法场换子、苏武牧羊、野猪林听到的比较多,另外比较冷的戏比如刀劈三关、哭秦庭、朱痕记里也有大段的反二黄唱段。反二黄之间也不同,或长或短,或者导板回龙起,或者直接叫起慢板,不同流派劲头儿和感觉也不尽相同。反二黄唱段最大的特点是旋律起伏大,腔调或悲壮或苍凉,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凄婉,慢则悠悠快则切切如泣如诉,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最为过瘾。戏迷听着最痛快。用反二黄基本可以分辨戏迷的痴迷程度。一般初听者爱听流水、对唱,还有的爱听三眼、原板,但是爱听反二黄的一般都是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韵味的真听主。
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行腔变化多比老生更丰富。不论是慢的和稍快点的三眼,可一律统称为反二黄三眼。在京剧传统戏中,花脸行当本没有反二黄三眼板式的唱腔。袁世海先生在排演《李逵探母》一剧时。在接母上山一折,李逵为囗渴的母亲去寻水,归来后,发现母亲不幸被虎伤身亡,李逵悲痛欲绝撕心裂肺,这种感情若用原板、散板难以充分表达。袁世海先生首次创编了反二黄散板、哭头、回龙接花脸反二黄三眼唱腔,他深情的演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