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的最后几天,自己忙着弄博,有两天回家晚了,只好晚上加班做白天撂下的事。
女儿打来电话:“妈妈,你又弄博客去了呀,把我们晾在家里也不管。”随后开始教训:“博客又不是你的工作,花这么多时间在上面,应不应该嘛。博客么,有时间的时候写一写就是了,没有时间就停下来,又没人催你交稿。该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全副精力投入工作噻。”
罢罢,在女儿面前,俺是越来越没权威了。女儿长大,就变成一个我的监督者和教育者了,有时我们家里都不知道谁才是绝对的权威。平时的学习上,我和她爸是她的教育者;而生活中,女儿俨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给我们时不时旁敲侧记一下,而且人家说的道理,那还真是个道理。
记得在她才八九岁的时候,一次,我和她爸因一点事情吵了起来,小小人儿在一旁居然说道:“别吵了别吵了,想想你们结婚时候的幸福生活嘛。”我和她爸听了好生奇怪,哭笑
不得地问她:“为什么结婚的时候就幸福呢?”她老练地说:“结婚不是说度蜜月嘛,蜜月不就是很甜蜜幸福吗?”呵呵,看来,真理往往离孩子不远。 平时,我们会教训她改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乱放衣物和书籍呀,起床不及时叠被呀等等,结果,这样也培养出一个监督者来了,俺最常被抓住的坏习惯就是:离开房间不关灯。小人儿振振有词:妈妈最浪费电了。得得,人家说得真在理,只好约束自己的行动。 有时,针对她学习上或者性格上我们认为的一些毛病,难免拿别的孩子跟她作比,会说人家明明怎么样啊,人家思思怎么样啊,其目的是想让她知道差距,学习别人的优点。对这一点,她却教育我们:“每个娃娃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啊,不要老拿别人跟我比呀,别人有别人的优点,我有我的优点,如果我们都是一个样的了,这个世界不是太单调了吗?”
周末,除了每周一锅的节目,与女儿一起看电影,是家中的又一大乐趣。原以为当时11岁的她会看不懂的一些大片,比如什么《达芬奇密码》之类,结果人家看了一遍还意犹未尽,看了一遍后就要求买碟,在家里又看过几遍,连什么“抹大拉的玛丽亚”等等宗教历史都搞懂个差不离了。此后,一般上市的大片她都会一个不拉地看个遍,里面的很多道理,人家都还能看个明白。
在女儿才三五岁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想:这个天天又吵又闹的小人儿,啥事都不懂的小不点,不知道啥时才能长大?啥时才能成为我的一个朋友?成为我的贴心小棉袄呢?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好像也很快。随着女儿的成长,当妈妈的却好像在变小,以前生活中没意识到或顽固的一些东西,在女儿那里得到了学习和改正;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在女儿那里得到了沉淀和升华;思想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也在女儿那里得到了提醒和完善。
也许,女人的一生,正是经历了养儿育女,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
想想和女儿还有长长的路要走,一起要当一辈子的朋友,还要一起经历人生的很多波澜曲折……
想起这些,便让人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盼望和欣喜。
几千年来,人人都在为子女成才"费思量",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那就注定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某一类成功人士,只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根据社会的需求,让孩子朝着对其有利的方向发展。
也许,女人的一生,正是经历了养儿育女,
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