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17年,现在很多的90后也结婚了,
2017年苏州人的婚姻状况,一些数据让人有点吃惊……
根据市民政局的数据,2017年苏州共有46005对情侣喜结连理。
就结婚登记总数来看,已经连续6年下降。2011年,苏州创下66347对新人结婚的高峰,之后结婚登记数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比2016年的48097对,又少了2092对。
结婚总数为什么越来越少,可以从结婚登记的年龄段看出一二。
相比70后,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力军,而90后大多数独生子女,有专家分析,结婚总数的下降趋势在预料的范围内,因为90后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小。
另外,大多数90后仍然处于未婚阶段,还在享受恋爱,或者还在单身,对他们来说,结婚还是件很遥远的事情,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去年2017年。苏州人的平均初婚年龄是30.2岁,比较2016年延迟了0.5岁。女生比男生婚龄晚一点,相差0.1岁左右。看来,虽然90后成为结婚主力军,但也没能拉低苏州人的初婚登记平均年龄。80后。70后中选择结婚的还是大有人在。
但是根据民政局的数据统计,这个年龄已经是全省13市中最早的了。全省集体“过三十而结婚”。除了苏州和徐州。其他城市都超过了31岁。难道是因为现在的女孩子太少了吗?
大家为什么结婚这么晚?
不可否认的是,晚婚已经成为趋势。根据结婚年龄段统计,将近一半超过30岁才愿意结婚。对于他们来说,由于社会风气,恋爱的观念,个人发展,结婚成本等等原因,导致结婚越来越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区有很大一部分是补证的,占了将近4成,拉高了初婚的年龄。
一年2万多夫妇离婚。全是感情不和。
17年苏州有21290对夫妇选择离婚。甚至在情人节这样的节日里仍然有70多对夫妇毅然决然的离婚了。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夫妻离婚原因基本都是“感情不和'.但细化原因,家庭纠纷,两地生活,第三者插足等都是导致婚姻走向结束的重要原因。
古人说:“直指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婚姻一直以来都是神圣的,当代年轻人要提升“爱人”的能力,不要勉强结婚,不要为了结婚而去结婚,也不要因为一时之气而离婚,鞋子不合脚的时候,不要轻易换下,学会珍惜理解彼此,重选的机会并不那么多。
首先我觉得从大环境来看是一个原因,然后从当下人的一个内心想法变化来看是一个原因。
从现在政策开放二胎来看,如今适婚人数越来越少,相比较十年,二十年之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者两个小孩的比较多。所以在适婚年龄的人口基数上来看是相对比较少。这样就导致说普遍存在,当下的人结婚比较晚的情况。
还有一个就是以前提倡的晚婚晚育,其实在对当下这个适婚年龄的人来说,这个观念其实已经能够普遍接受了。
再从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个是当下的人越来越会享受,追求自由。特别是现在离婚率真的是越来越高,很多人觉得单身会更自由,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经济上独立起来,觉得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不再需要说另一半或者是小孩给的陪伴才能过下去。
第二个是人们越来越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觉得晚结婚一点会对自己更有好处。就拿我自己来说,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谈到对象,出来社会之后你工作一两年,你会发现刚出来的毕业生你看不上那些有成就的人呢,又看不上你,那怎么办?只好说先单身奋斗几年吧,这样的话就能遇到更好的人。
所以从大的环境趋势和当下人们的一个心理发展变化来看结婚晚一点算比较正常的情况。
以前的时间很慢,车马流水,现在的情感很淡,要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人很难。
以前结婚早,是因为受传统的观念影响,成家立业是人生大事,婚姻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很多人把婚姻当成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从女生的角度讲,现在新时代的女性都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不用依托于男人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的很精彩,《欢乐颂》里的安迪,甚至比男人都出色,而且对于很多事业型的女人来说,婚姻是一种牵绊。
大部分男人还是很大男子主义的,就是希望女人能相夫教子,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已经不允许女人囿于厨房和阳台了。如果无法平衡这个杠杆,生活就会失衡。
而无论男女,打拼几年就已经算大龄了,与早婚基本就已经绝缘了。
再有就是现在的感情太脆弱,《父母爱情》中那种一过就是一辈子的婚姻在现在太难得了。对于感情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缺乏安全感,谁有勇气一脚踏进婚姻这个爱情的坟墓呢?
我认识的一个老乡就说她恐婚,谈恋爱可以,但是不想结婚,她今年三十二岁,也知道这样不是办法,但是一想到婚后的婆媳关系,想到要生孩子的压力,就恐惧。
所以即使他们感情稳定,却一直都还没有走到婚姻这一步。
不是晚,是没钱,给不起彩礼。
太晚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没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