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里有“豆酱青”这样的说法,不过这个记载没有做法,所以并不能确定是酱油。我写过一篇《酱油知识摘抄》,里面记述了一些有关的历史,也有一些别的方面的知识。这里节选一些说一说:“酱青”和“酱油”并用的话是南洋的叫法,酱青是一般所说的生抽,酱油即是老抽。生抽和老抽是广东人对两种豉油的区分。生抽指的是从发酵的豆中第一次抽取的豉汁,也叫头抽,咸鲜带豉香。老抽是将生抽复晒几个月,因为水的蒸发,盐会析出,脱去盐之后,加入焦糖所得,香甜浓郁。市售的酱油,一般以氨基酸的含量来判断优劣。对于优质酱油来说,氨基酸含量只是个基础,达到一定含量之后,没有再追求的意义。优质的酱油追求的是香气。从发酵的角度来看,一是微生物的选择比较重要,二是快速发酵的产物通常味道不好,所以常温慢慢发酵的香气较佳。大的酱油制造厂通常在卫生方面做的比较好,但也因为设备昂贵,而且本身产能高,所以不大可能制作发酵时间特别长的酱油(机会成本太高)。而一般来说用酱缸的酱园在设备上成本较低,可以在时间上做比较大的妥协,也避免了和大工厂在产品上直接竞争。但还是建议选择现代化管理的酱园,卫生、安全性比较有保障。哪怕都是慢慢发酵,100斤豆产20斤酱油和200斤酱油的香气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化的技术才能做到这么浓,真正的古法榨不到那么浓的酱油的。品鉴的时候,就用洗干净的筷子蘸一点,放在嘴里尝一尝,感受一下豉香和回甜。拿一瓶超市售的做对比,很容易对比出区别来的。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酱青则是一般所说的生抽。
酱香俗称“生抽”。生抽是酱油的一种,是以大豆或黑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的,颜色比较淡并且呈红褐色。生抽是用来做一般的烹调用的,味道较咸。生抽主要是用来调味,颜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比较多。以优质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色泽淡雅醇香,酱香浓郁,味道鲜美。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