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同年11月,美国费米实验室宣布:他们利用世界上能量最大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制造出7个反氢原子。这两则消息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预言:我们这个星球是“负电子和正质子在数量上占优势”,可能还有另外一些星球,“主要是由正电子和负质子构成的”。换言之,就是有一个地球,就有一个反地球;有一个太阳,就有一个反太阳这个预言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使人着迷却又很难捉摸的关于物质的怪异想法,它与科幻小说的关系比与物理学的关系更密切”。根据爱因斯坦力学方程,在数学上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正世界”,另一个则是“反世界”。在这个“反世界”里,所有的物体都具有负质量。如果要使“反世界”中的一个物体向前运动,就得把它向后拉;而要让它停止,则必须把它向前推。对这个“反世界”,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且是一个“哈哈镜”世界。“有没有一个反地球”“反地球在哪里”这是一个目前无法解答的问题,但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其实际意义却难以估量。
由地球联想到反地球,由物质联想到反物质,这种从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联想到与该事物相反对应的另一方面的联想方法就叫逆反联想法。在观察和了解任何事实真相的时候,可多从反面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不这样,会”如果“没有、会”等,想一想,与该事物或现象相反的事物或现象是怎样的、可能会出现在哪里。比如在学习活动如记忆生词时,时常联想与此相关的尤其是与此相反的方面,整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往往更能拓展想象的空间。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联想记忆法主要分成三种方法,相似联想:大脑受到刺激后会自然地想起与这一刺激相类似的动作,经验或事物。接近联想:大脑想起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外来刺激相类似的动作,经验或动作。对比联想:大脑想起与外来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动作或事物,亦可说是逆反法则在联想中的作用。
所谓逆反法,就是与联想法相反的法则,把任何事物都反过来想,称为逆反法。与逆反法相关的有变形法、联想法、缩小省略法和组合法等等。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