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六不要”原则分别是:
一要看证照。看食品经销商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所售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关证件。
二要看包装。看包装有无破损或外漏;密闭性金属包装是否有受胀起鼓现象;包装装潢的文字、图案印刷是否工整清晰;是否有仿冒知名品牌包装装潢问题;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识、检验检疫证明等。
三要看厂名。看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等是否齐备、详细。
四要看日期。看食品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有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或涂改、伪造生产、保质期限等问题。
五要看文号。看食品是否注有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可编号等资质批准文号。
六要看标志。看食品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GB”开头是国家标准、“DB”开头是地方标准、“Q/”开头是企业标准)成分配料、质量等级、净含量、进口食品的“CIQ”等标注:“?”、“注”标志为已注册商标:“QS”标志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六不要”即:
一不要购买添加剂超标的食品。谨防“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添加剂超标,如外表有潮润、发粘、发霉以及过白、过红、变绿、变黑等非正常颜色的食品,不要购买。
二不要购买杂质污染食品。注意食品中是否掺入表面类似物质或低档物质冒充正常食品,是否混入砂粒、发丝等杂物;散装销售的没有防蝇、防尘设施的食品、熟肉制品、凉拌食品,以及售货员未按卫生要求配戴手套、口罩等销售的食品,极易受细菌污染,应慎重购买。
三不要购买味道异常的食品。食品出现氨水味、酸臭味、霉味或其它异常味道,很可能已超过保质期或已经过“翻新”改装,不要购买。
四不要购买份量不足的食品。防止称重的食品缺斤少两、掺入水分或以包装物等其他成分充重;定型包装的食品应验证标注重量与实际重量是否一致。
五不要购买价格偏低的食品。购买食品要尽量选择合法正规、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和信誉较好的食品品牌;同品牌、同规格、同重量价格明显偏低的要慎重购买。
六不要忘记索要购物凭证。购买食品尤其是直接入口的熟食品,一定要索取并保留好发票或收据,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举证。
看外包装袋。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的外包装袋,看外包装袋是否完整。
看食品的三期。所谓三期就是指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在查看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如果您购买的食品不能马上食用完,就很容易超期变质,而给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商场或超市的打折食品很多都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所以不要图便宜而购买。
看是否是三无食品。三无就是无生产商、无生产地、 无生产日期,这样的食品千万不要购买。
看食品是否有质量认证QS标识,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即“质量安全”的缩写。第一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5类:大米、小麦粉、酱油、醋、食用植物油,第二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10类:肉制品、乳制品 、饮料 、味精、方便面 、饼干 、罐头食品 、冷冻饮品 、速冻面米食品 、膨化食品,第三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13类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看食品的经营环境。选购食品的时候,尽量到大型的商场、超市和质量信誉好的商店去。尽量不购买露天销售的食品、经营条件差的食品、感官性状发生变化的食品、地摊食品。
在购买裸装食品时,必须注意食品是否新鲜。
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注意索要购物发票。当您所购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购物发票是您投诉和索赔的关键,是您维权的依据,所以,千万不要嫌麻烦而不索要购物发票。
1、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3、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4、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5、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外观所迷惑。
6、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7、看食品价格,注意市场上其他同类同种食品的价格,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8、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9、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