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在国内给小费,明码标价是很好的方式。哪怕贵一点,哪怕把服务费标出来,顾客可以自己选择。在给小费的国家你几乎每次都要纠结如下问题。1)首先是给多少的问题,给多觉得亏,给少觉得被服务员看不起。美国还好,规定15% -20%,可是有些高档的地方通常是20%,你要是不知道留了15%,服务员就给你脸色看。有的标价已经收了服务费了,但是大家习惯给,还是多少给一点,但是给多少就很难讲。在澳大利亚,有的给有的不给,高档的要给,也不知道给多少,心情是很纠结的。2)其次给小费的时机和方式,现在刷卡消费越来越多,你到底是给卡的时候给小费还是刷完桌上留一点。还是刷卡的时候输入小费?还是自己拿着卡去前台?不要觉得我矫情,对像我这样比较敏感别人态度的是很纠结的。一次在法国,吃完刷卡,就放了卡,准备刷完留小费,服务员就很不开心,扭头就走,以为我不给,我赶紧追上去掏出5块钱。大家都很尴尬。现在搞得去一个新餐馆我一坐下来就看看哪桌快吃好了,观察他们一会儿怎么给小费。3)还有是操作麻烦的问题,比如你吃饭15块,按比例你想给2块,可是你身边没有零钱,怎么办?又比如吃饭17块,找3块,你想给2块,你又是否好意思当着服务员把1块钱拿走,留下2块?再比如吃饭还是17块,这次你下定决心给2块,拿走1块,但是服务员一直没把找钱拿回来,你是拍屁股走人,还是叫服务员给你把3块钱拿回来?
国内一般的餐厅不收服务费,稍微好一点的餐厅服务费会加在账单上。广东那边的茶位费其实相当于服务费。国内的餐厅服务员一般是死工资,国外的服务员一般基本工资很低,需要用小费来增加收入,对于有些人来说,小费占收入比例还挺大的。另外也可以因此激励员工更好的服务吧,因为客人生气了是可以拒给小费的。我一直觉得小费的起源应该是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遗风,那时候的底层工作人员往往是没有薪水的,其来源在于赏钱小费等等。所以我一直认为小费是对人的等级区别的潜意识存在。在中国很难看到小费,可能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革命最彻底的一个国家之一。
美国酒店开门拎包有小费,大堂前台没有小费,我去一个地方,前台特热情,拿着房卡从台子里绕出来给我,可我按惯例思想上没准备小费啊,一下子转不过弯,就很不好意思地走了。回头觉得是不是我当时应该给点小费,后两天经过大堂就好像欠了前台一样的感觉。最后还有影响家庭朋友关系问题,比如吃完饭你爱面子想给5块小费你老婆发现女招待对你过于热情忌妒心发作想给3块,你怎么办?大伙儿一起AA制吃饭,你最后收钱,抠门的朋友让你不要留小费,你到底是得罪朋友还是得罪服务员?不明码标价就容易产生不同的期望造成矛盾。
给小费的习惯非常不好!比如我花钱去吃饭没给或少给了小费,服务员就要给我脸色看了!问题是我是去吃饭的,不是去讨好服务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