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的漫长岁月,制作人员们用心血讲述了一只北极熊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雌熊nanu从雪山的洞窟向外张望时,就已经注定了她进入我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海象seela也慢慢的体验着自己成长的过程。而她们一生都面临的问题就是北极冰川世界的气候变化。夏日的早至,冬季的迟来,让她们从祖辈上学习来的生存经验毫无用武之地。栖息地的日渐稀少,食物的严重短缺,对每一个个体的生存都提出了挑战。在这个动物和冰雪的王国里,我们能看到年幼的熊宝宝因体力不支而不幸夭折,也能看到为保护年幼后生,
而独自迎战北极熊的成年海象。在一个生生死死的世界中,作为局外人体会这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其中虽然也有捕猎与被捕猎的杀戮场面,但并不血腥。更多的还是令人捧腹的小段落:成群的海象拖着笨重的身体爬上岩石,上演天体浴场壮观景象;nanu和弟弟在雪地上玩耍嬉戏的温馨镜头;还有海象们感到危险集体撤离海滩的“奥萨德阶梯”片断,都是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看着壮阔的海景冰川,感受那种苍茫大地的恢宏,本身就已经是享受了。影片从主人公们初生幼崽到新为人母,做了一个生命循环的展示。可爱的动物们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身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始终要生存下去,繁衍后代就是新的胜利,就是新的希望。一代一代的动物们默认着自己的生存,适应着环境的变化,完善着自己的生存技能,最终的目的就是种群的繁衍。
派拉蒙和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拍摄的关于北极生态的纪录片,让我联想起前些年风靡一时的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和《白色星球》。无论是独自养大孩子的雌熊,还是用村子的力量养活孩子的海象,都是如此。“人类中心”的思想一直被受宠爱,而“动物权利”每每都被讽刺为虚无的理想主义。似乎一提到善待动物,为动物保护生存空间,就会招来人们的讥笑和非议。因为人事都未能理清,还谈什么动物(通常被称为“畜牲”)?其实保护动物生存空间并不一定非要推到人类的高楼,而搭建鸟窝;夺来口边的面包,而拿去喂猪。
像片中所说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改变我们的生活,就等于是在拯救环境,拯救动物。也许只是改变一下生活中冗余的细节,而不需要一定衣衫褴褛,粗茶淡饭,不需要做出如何伟大的自我牺牲,就能够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遗憾的是,所有这一切都被冠之以不解世事而忽略了。
《白色星球》讲述的也是北极,主题是“奇妙”,其中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不为人知的生物,例如如同霓虹灯一般的浮游生物。而《北极传说》重点讲述北极熊和海象的故事。通过跟踪特定的一只北极熊和一只海象,展现它们的一生。主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圈的动物们的生活日益艰难”。
环保主题,就比法国片沉重了一些。同时也看得出法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特点,法国人追求奇观,温情,美国人则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环保。至少在这两部纪录片中是这样的。小北极熊很可爱,同时北极熊的生活真得很艰难。海象是一种相当粗糙的动物,重量是北极熊的三倍,极度笨拙。它们集体吃饭,集体睡觉,集体晒太阳,集体瘙痒,集体打嗝,集体放屁。《帝企鹅日记》把焦点集中在帝企鹅身上,突出了他们的可爱、家庭观念以及生活的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