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个东西,最主要的是要分清主次矛盾,然后抓住主要矛盾,尽可能的剥离包装,使事物还原到最一般的状态,然后从那里开始,先研究最简单的最基础的事物,然后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渐进的,并没有什么绝对真理。不过有一点要强调,我们认识到了更高的层次,并不代表我们早先的较低的认识就一定是错误的或者彻底没用了,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较低的认识在解释相对层次的现象时,可能更方便,更简洁,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学会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知道牛顿力学只是他们的近似,不代表我们盖房子算结构承重的时候就一定要放弃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在土木结构这块是够用的,在这个方向一定要追求使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只能是荒谬的行为,
具体到怎样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马克思为了认识高级的垄断资本主义,首先决定去认识原始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因为原始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简单,更容易暴露出来其主要矛盾,而当我们认识了原始的资本主义,通过与垄断资本主义的比较,我们就更容易了解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其本质。那么要认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首先要理解等价交换,要理解等价交换,首先要理解商品。这就是为什么资本论结构是从商品和货币开始,然后开始研究初期的资本主义,然后到资本的高级形势。
劳动价值论对于马克思来说是否是一个“公理”?未必如此,至少恩格斯认为,劳动价值论可以用某些更基本的假设推出来。我们都知道,在社会的初期,产品是由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这些生产者自发地组织在或多或少是按共产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公社中;用这些产品的余额和外人进行交换,从而引起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是以后的事,这种交换起先只是发生在各个不同的氏族公社之间,但后来在公社内部也实行起来,于是大大地促使公社分解为大小不等的家庭集团。但即使在这种解体发生之后,进行交换的家长也仍旧是劳动的农民;他们靠自己家庭的帮助,在自己的田地上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几乎一切物品,只有一小部分必需品是用自已的剩余产品同外界交换来的。
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存在方法论和基本价值取向上的鸿沟,说劳动价值论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而非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事实描述。我不认同以上观点。我认为,从马克思努力完善劳动价值论的技术细节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并非另起炉灶;从马克思努力与敌视政治经济学,或者直接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当作规范性要求的左翼战友论战来看,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那里的确是一个事实描述与规律刻画的实然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