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深深觉得这句话是金玉良言,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知是被媒体的影响太大,还是被明星和一些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们的各种晒刺激到了,三观出现了明显的物质夸大体验,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据说已经成了社会主体消费群之一,我觉得这个数据是挺可怕的,因为一般年轻人的高精尖物质体验均不是来自自己的努力和创收,而绝大多数应该是父辈或者祖辈的基业和努力所得。
在没有能力得到相应的消费水平时,过度超越自己年龄的物质体验会让他们失去脚踏实地去奋斗的决心,也少了很多由吃苦所能产生的一种对温饱或者物质基础的认识,也就不能更好的理解一个人之所以努力的原因,首先是要独立去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不是靠家里或者其他途径的接济来提前享受不该享受的成果。古时有: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说,现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靠自己的双手白手起家,打拼出一片事业,为数还很多,如果他们都提前有了跨越年龄的物质体验,提前将中年该有的消费和物质生活在20岁就全部享受过了,那他们还怎么会有靠自己来打拼,因年轻而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想法呢?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这个年纪里经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缺钱的经历,因而家长们或者也可以想想是不是应该控制一下现在的孩子们在那年小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各种奢侈品和轻奢产品的后果,他们将来将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自己的中年,以怎样的实力来承起家庭的重担。
所谓物质体验,应该就是金钱观、价值观。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年龄阶层,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要有不同的金钱观。不要总想着打破这个界限,因为世间万物都有着自己的规则,规则的破坏只会带来无休止的麻烦坏处。
作为年轻人,不要被物质生活所迷惑,沉迷于纸醉金迷,不如奋斗青春,无悔青春!我们在未脱离父母的财务支持下,我们不应该去攀比。是,耐克阿迪苹果手机是给了我们面子,让我们在同学朋友面前直起来腰杆,但真的是这样么,不然,我们骨子里还是卑微的,因为这只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索取来的。只有我们自立以后,拿着自己挣的钱,购买我们自己喜爱的事物,才可以直腰自信的说,这是我的辛苦所换!
还记得,苹果手机正热时,孩子卖肾换手机,听起来可笑可气,想想也实在是可悲至极!身体的健康真的比不上一步部高大上的手机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跨越年龄做了物质体验,也遭受到了如此痛苦。
从孔子那里,我们知道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不同的年龄段,我们有不同的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不要总想着先跑再走,这只会让你磕的头破血流!
总而言之,我们年轻人要在对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偷常禁果,只会让我们受到我们难以想象的惩罚!
在《南方人物周刊》对贾樟柯的采访中问道“当下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他说:”跟我们年轻时一样,患得患失。每做一个选择,如果需要在现实利益跟希望之间选择,最后结果一定是妥协。我不是说理想应该跟物质绝缘,这个不矛盾。但20岁有20岁的经济模式,25岁有25岁的,不要试图去跨越它。16岁的女孩没必要因为没有LV或者迪奥的包而焦虑,现在很多年轻人,有跨越他年龄段的欲望。”
我认识一个人,刚毕业参加工作第二年,工资不到5000,但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她的收入水平,衣服鞋子护肤品全部是高档名牌,iphone新款上市后,又找借口换新款,自然每个月都入不敷出。那怎么办呢?家里补呗。
已经工作的人了自己的钱不够花不说,花家里的钱还这么心安理得,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何况家里条件并没有多殷实。爸妈在家省吃俭用的钱,被她一个包包就挥霍了,而且毫无愧疚感。说实话我真的非常鄙视这样的人。
我的看法是,年轻人没什么经济实力是正常的,但是不要过于沉迷于物质,甚至是跨年龄的物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时候应该是把重心放在打拼经济基础上面,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更不是提前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