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主要产于东海及黄、渤海,东海产量较大。其主要渔场和渔期如下:在温台外海、 对马海峡和闽东渔场,旺汛期为12月至翌年3月;钓鱼岛渔场旺汛期为3至5月;舟山渔场和舟外渔场的盛渔期为5至6月;在黄海中北部及渤海南部渔期为4至10月。
编辑绿鳍马面鲀加工制做的鱼片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Bluefin leatherjacket,日文名为ゥマッテハキ。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福 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上海、广东。扒皮鱼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每年12月至隔年3月为其泛期。
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此外,它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耗儿鱼(四川)等别名。
绿鳍马面鲀加工制做的鱼片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日文名为ゥマッテハキ。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福 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上海、广东。扒皮鱼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每年12月至隔年3月为其泛期。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
此外,它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耗儿鱼(四川)等别名。扒皮鱼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扒皮鱼肉可做药用,治疗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它的皮则可制成明胶。由于此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听说比生鱼片还好吃,切片煮面线汤也非常可口,不妨一试。
扒一般用来加工禽类,如扒鸡,扒的制作工艺耗时较长,因为它的目的让禽类的肉离骨,大火转中火炖两小时左右转小火炖六小时左右,鱼按次工艺制作应缩短,三小时左右,可以连鱼骨一起食用。
煎鱼就简单多了,鱼洗净去内脏,滤干水分放食盐适量,腌4小时左右,做面糊适量,锅上灶,放底油,中小火待油8成热时,鱼逐条沾面糊,放锅中,将鱼的两面煎成金黄色出锅食用。扒一般用来加工禽类,如扒鸡,扒的制作工艺耗时较长,因为它的目的让禽类的肉离骨,大火转中火炖两小时左右转小火炖六小时左右,鱼按次工艺制作应缩短,三小时左右,可以连鱼骨一起食用;煎鱼就简单多了,鱼洗净去内脏,滤干水分放食盐适量,腌4小时左右,做面糊适量,锅上灶,放底油,中小火待油8成热时,鱼逐条沾面糊,放锅中,将鱼的两面煎成金黄色出锅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