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得了食塑料薄膜症,是异食癖的一种。山羊和绵羊均会发生异食癖,多发生于过度放牧地区和长期干旱时期,病羊特征是喜欢舔食墙土、吞食骨块、土块、瓦砾、木片、粪便、破布、煤渣等。近年来,随着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的广泛使用,造成废弃塑料到处污染,又给羊的异食物中增加了新的内容。羊患食塑料薄膜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质,造成消化功能和代谢紊乱,致使味觉异常。另外寄生虫感染也可诱发本病。羊食塑料薄膜症的临床表现与食入塑料薄膜的量有密切关系。食入量少时,无明显症状。如果食入量大,塑料薄膜容易在瘤胃中相互缠结,形成大的团块,发生阻塞,病羊离群独处,低头拱腰,反复拉稀或连续拉稀,有时回头望腹。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表现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可视黏膜苍白,心跳、呼吸加快,身体显著消瘦、衰竭。病程可达2-3个月预防羊食塑料薄膜症,应根据羊的不同生长、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必需数量的能量、蛋白质饲料以及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保证营养物质全面、科学、合理。保证羊喝到充足的水。对高产羊和怀孕母羊,应注意补充钙质饲料。喂料要定时、定量,不喂冰冻和霉变饲料。冬春季节,饲喂青贮饲料和质量好的青干草的同时,还可加喂一些谷芽、麦芽等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合理安排羊群密度,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羊舍及运动场干燥和清洁。让羊适当运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注意防止胃肠炎发生,以利于钙磷的吸收。对有寄生虫病史的羊群,定期进行驱虫。及时清除羊舍、运动场及放牧地内的塑料薄膜等杂物,避免被羊误食。对于因吞食塑料薄膜引起的消化不良,可多次给予健胃药物,促使瘤胃蠕动,可能通过反刍,让塑料薄膜返到口腔嚼碎。或应用盐类泻剂,促进排出塑料薄膜及长期滞留在胃肠道内腐败的有害物质。如治疗无效,在羊机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施行瘤胃切开术,去除积留的塑料薄膜团块。
羊采食塑料膜后,轻者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使生产性能下降;重者导致胃肠阻塞,危及羊体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提高,白色污染增多,塑料膜、塑料袋、塑料纸等随处可见,这对放牧羊群,尤其对无固定放牧场地的羊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营养物质严重不足是导致羊采食塑料膜的一个主要原因 饲料中营养物质严重不足,可导致羊体营养物质供需失调,导致代谢紊乱,使羊的味觉、食欲异常,从而导致羊出现异食癖、采食塑料膜。在营养物质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对羊的异食行为影响最为明显。如羊草料中盐、钙、磷长期不足;草料中缺乏铁、铜、锰、锌、钴、硒塑料膜的问题。
针对上述病因,可选用如下几种预防措施:
①羊舍内设置食盐槽,让羊自由舔食,以补充草料中食盐不足,从而达到预防羊采食塑料膜的目的。
②羊舍内放置微量元素舔砖,补充羊草料中微量元素不足,防止羊由于异食癖而采食塑料膜。
③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或在饲料中添加羊专用预混料,或用全价配合日粮。
(2)体内寄生虫是引起羊采食塑料膜的又一原因
羊体内感染了寄生虫,即使使用全价日粮饲养,也会由于寄生虫掠夺营养而导致体内某些营养物质严重缺乏,表现异食癖、采食塑料膜。
所以,每年春季和冬季对羊群进行驱虫,是预防羊采食塑料膜的又一措施。羊常用的驱虫药有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等。
(3)过度饥饿也可导致羊采食塑料膜 在冬季或饲草、饲料匮乏,或放牧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由于羊处于过度饥饿状态,饥不择食,从而导致羊误食塑料膜。
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羊有充足的草料,防止过度饥饿是防止羊采食塑料膜的根本办法。由于冬季夜长日短,放牧间隔较长,为了预防羊在放牧中采食塑料膜,早晨放牧前,可先给羊喂一些饲草或饲料,使饥饿感有所缓解,然后再去放牧。
近年来,地里的塑料薄膜残片多起来,羊误吃后若治疗不当会导致消化机能紊乱,造成死亡。羊误吃后表现为:精神沉郁,咀嚼无力,反刍时会从口角流出带有泡沫样液体,呕吐、便秘,后期转为拉稀并带有黏液;病羊还表现为腹痛不安、哞叫、呻吟,不断回顾腹部或用后蹄踢腹。静卧时大多呈右侧横卧,头颈屈曲于胸腹部,偶尔伸头展颈。急救措施是: (1)排除瘤胃内容物。可用植物油250-300毫升或液体石蜡500-1000毫升,1次灌服。或者用硫酸钠(或硫酸镁)150-200克溶于1000毫升温水中1次灌服。
(2)促进瘤胃蠕动。可用番木鳖啶5-10毫升,95%酒精20毫升加水500-800毫升1次灌服。或者用3%毛果芸香碱24毫升或0.05%新斯的明5-10毫升1次皮下注射,待4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以便排出异物。
(3)止胃肠内容物异常腐败。可用鱼石脂10克,溶于20%酒精100-150毫升内,加适量水,1次灌服。
(4)改善消化机能。可用碳酸氢钠10-25克,加适量水,1次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