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Sam即为病理性纵火狂患者,16岁夜晚纵火烧了自家的房子,并且“不由自主”或“身不由己”的看着妹妹Jenna被烧死而不救,虽然非常爱自己的妹妹。Sam在事后非常后悔,觉得很对不起妹妹,心理阴影加重,害怕再失去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后来长大有了个女朋友,但是自己害怕失去她,经常盯梢、跟随、监视,导致两人关系不佳。某天晚上在楼下监视,很不幸现场发生了恶性杀人案件,gf被杀,心理创伤更加严重,将所有死因归为自己没能挽救他们,于是更加的自责,渐渐出现精神紊乱症状。
现实中的大“Jenna”其实是Sam的精神医生或者说是治疗师。
Sam无法忍受先后失去妹妹和Gf的
痛苦,于是认为自己有超能力可以穿越时空到过去观察甚至改变事情的发生,并将这种能力用于改变失去妹妹和失去Gf双重悲剧双重打击的发生。所谓的超能力其实是睡梦中对过去的一种幻想。我们平时也会想“要是xx时候我做了xx,那现在该多好啊”。Sam混淆了这种幻想与现实,每次从梦中醒来后都将幻想当作已经发生的现实,并以这种幻想指导真正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他首先幻想到从大火中救出妹妹,并把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生活中的治疗师视为自己的长大后的妹妹Jenna。但是这样的幻想里Sam失去了父母,而且并没有救到Gf,于是他不得不找寻其他更合适的“解决方案”。随着电影剧情进行,或者说是随着Sam的这种非正常精神世界里的探索,Sam幻想得救长大的Jenna是”凭借同样超能力的杀人犯、因为被哥哥救出而爱上哥哥的乱伦者“。在给妹妹强加这些罪名后,Sam终于找到最大程度减少生活悲剧和内心自责的方式,那就是在失火的那天杀死妹妹。这样,救出了爸妈、Gf等,妹妹的死也理所当然,自己纵火杀人变得心安理得。简言之,Sam并没有穿越回过去,也没有对现实做什么改变,只是用自己的幻想为自己杀死妹妹寻找到了“正当、合适”的原因。
经历疯狂幻想和内心挣扎后,Sam梦境里为自己设想了一个很温馨美好的结局:阳光明媚,父母健在,wife由于gf的移情别恋换成了gf可爱的sister,有一个同样可爱女儿。但在梦境里,最终Sam担心和不能改变的事情发生了,女儿遗传了自己的纵火倾向——因为在潜意识里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纵火倾向是所有悲剧的根源的,这同时也揭示(Revelation)了原因。但是这个根源他是不能解决的,作为精神分裂患者和非超能力者,不可能真的穿越回去,更不能在幻想中阻止自己的出生或者杀死自己。
对于此类以剧情取胜的影片,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看的。看《蝴蝶效应》系列,应该是从第二部看起。第二部在剧情上就挺吸引人的,在影片观看完后,还能使得我深入研究并回味。接着就看第一部。第一部在我心中并没有像众所评论的如此优秀。比第二部,有着更错综复杂的剧情线,理清还真需要更多的时间;但表演和画面只能说差第二部,或者说只是“朴实”而已。的确,第一部的情节给自身加了很多分。
第三部的上映,离今有3年多了吧。三部电影
均由不同导演和演员去诠释“蝴蝶效应”这个词义。第一部,诠释得很成功,交替的混乱中实为有致;第二部,简单得让人只能去欣赏影片的蒙太奇手法,观看片中的俊俏主角。第三部是结合了前两部的优缺点,剧情不难理解,虽存在着漏洞,如女主人公最后提到的Jump能力,为何最后不跟踪了?而影片仍然可为琢磨的剧情。在观看不到一半时,相信许多观众和我一样,已经猜到结局如何——从开始的看心理医生,到血字 “Welcome Home”、“Goto Work”等关键性的词语已做了铺垫。奇怪的是,穿越时空这么多次,世界却依然有序,畸形的爱不变。心中结尾的小姑娘Jenny,烧了洋娃娃,是不是预示着她就是Jenny,故事是否就是一个轮回(如果有轮回应该出现主角有个儿子会更好);或是说故事就是因她而起,她想毁掉所有的亲戚,变态的杀掉所有的人,一把火烧掉房子?《蝴蝶效应》系列着重在剧情上出色,此片票房选了一个相对冷淡的季节上映,混合风味而简易的剧情,且符合观众的胃口。票房应该不会少于第二部。
故弄玄虚的剧情,导演想带着观众把目光锁定在男主角身上,误导观众他其实就是凶手,拜托,你当我们是傻子呢,结尾我们一开始就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没想到杀手竟然是他妹妹,因为当她哥哥从大火中把她救出之后,她就发誓要为她哥而活,于是杀害了接近她哥并有可能和她哥产生恋情的任何一个女人,她哥为了救这些女人,一次次地从现实回到过去,于是他妹就跟着她哥一起穿越,然后跟着她哥制造了一连串的杀人越货的刑事案件!我靠,什么狗屁故事,简直侮辱观众的智商!导演去死!可惜男主角,长的那么像罗迪克!哎!请导演自己起个什么名字都行,不要打着“蝴蝶效应”的旗号招摇撞骗了!干你!
强烈不建议观看,第一次被续集电影气到
了!
惟一值得称道的是里面的激情戏也是唯一的一场激情戏拍的还算不错,两个大肉蛋在玻璃茶几上被挤压变形,这个画面比整部电影还他妈有冲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