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有200万种左右,但科学家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的总数估计出入很大,由500万到1亿种。其中以昆虫和微生物所占的比例最大。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法憨瘁窖诓忌搭媳但颅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这些遗传差别使得有机体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不仅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遗传特征有所不同,即存在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这种种群之内的基因多样性就是进化材料。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种群,可能有某些个体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环境的加速改变,使得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
一般说来掠夺性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由于没有天敌制约等因素,种群数量急剧增大,向四周蔓延,从而成为入侵种,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危害。 生物入侵也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从而对当地的生物景观多样性造成坏。例如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4个种( 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其它的乔木无法生长;许多外来掠夺种使植被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
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举几个的例子:某些入侵植物直接产生毒素和病原危机其他物种的生存;长得过高挡住原本植被的光照;改变土壤盐碱度养分含量以及含水量使之不再适合原本生长的植物或者导致水土流失;间接争夺空间养料水;入侵水生动物可改变水质及养分造成污染;直接吞噬本地原生动植物种;陆生动物打洞改变土壤堤岸土质结构等等。比较少提到的倒是这些物种对人类的危害:入侵植物的花粉孢子可能更容易造成呼吸道及皮肤的过敏性疾病;入侵昆虫传染人畜共通的致命传染病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