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各方面习惯的培养都有很大影响。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明确阐述了童年经历对人有着很大的影响。主人公若菱通过被老人催眠回忆了自己出生的场景,还原了那种与母体分离带来的恐惧感,以至于长到这么大还是有一种内心的焦虑感一直伴随着她。但是这种童年的影响可以通过后天的心理疏导慢慢缓和。一个孩子从小就收到母亲的吵嚷,连他自己都会被这种教育方式同化,如果没有后天的知识层面帮助他认识和改变这种观念,那么他本能地也会将这种教育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孩子在经历了上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之后,回到家里,照实告诉妈妈她的成绩,妈妈对她做了一番肯定之后,鼓励她争取追上前一名。就是这样很小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遵循着这样的目标,她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进。家长对孩子童年时代正确的引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还记得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了一只死老鼠,大家都在那玩弄它(也不知道小孩子是什么心理,可能对所有东西都好奇吧),我特别害怕,一直在后面看着。后来有一个小伙伴好像发现了这一点,然后就跟别的小伙伴说我很害怕,大家就开始笑,我气得不行,一下子鼓起勇气走上前去,提起死老鼠的尾巴,去他们每个人面前晃了一下,最后还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还拎着它的尾巴在手里转了好几圈,从手中扔出了老远。说实话,那天晚上回去就做噩梦了,至今我对老鼠以及那一类的无毛软体动物都有阴影,在脑子里想到都禁不住打个寒颤。
其实有许多心理剧里都能说明童年对人产生的很大影响。很多情况都是父母离异,成长过程中父母爱缺失造成的孩子心理上的不成熟甚至是残缺。著名的心理电影《蝴蝶效应》的主人公库奇和他的好朋友(一个小女孩,忘记名字了)在童年被叔叔强迫在摄像机下赤裸身子并被迫做出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障碍,童年的可怕记忆一直折磨着他,无奈之下,他找到心理医生来帮助他回忆往日种种并企图对过去所做的事全力弥补然而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可能影片为了说明主题会夸大效果,但是这种童年时的阴影给人带来的影响却真的是不可磨灭的。
人类来到世上,最先是很单纯的,我们接触着了解着这个世界,不论什么样的信息都会汇入大脑,进入潜意识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我们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所以童年的记忆对人生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童年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童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温馨回忆。童年就像一杯老茶,香醇浓厚,让人回味无穷;童年就像一幅画,多姿多彩,让人记忆犹新;童年就像一首长长的诗,内容丰富,让人感慨万千。
伴随着我们长大,童年里总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事,这些事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以后。以前看过的一个调查,美国的一个机构对监狱里的一些犯人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在美国多数家庭里,每个妈妈都会经常带一些苹果回家。,但他们处理苹果的方式不同。其中采访到一个成功人士说他的妈妈每次带苹果回家后会要求他们通过不同的劳动方式去获得苹果,比如扫地。刷碗、除草等,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而当采访到一位犯人时,他说了自己童年的事, 她的妈妈也跟那位妈妈一样,经常带苹果回家。当她的妈妈第一次带苹果回家时,他的弟弟大声吵着要吃那个最大的苹果,其实他的心里也很想要那个最大的苹果,但是他看到他的妈妈说了他弟弟几句,便撒谎对他的妈妈说我要那个小点的苹果,把那个最大的苹果留给弟弟吧。他妈妈听到后很高兴,就把那个最大的苹果给了他。几次撒谎之后,他感受到了撒谎的好处,就坦然习惯了撒谎骗人,养成了许多坏习惯,长大后就因为这些坏习惯经常爱偷别人的东西、抢劫,最后获罪入狱。
而那位成功人士却刚好相反,因为他妈妈的良好教育教育,他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最后获得了成功。正因为他们妈妈不同的教育方式,而让他们有了不同的人生。
正如俗语所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以前有个同学,生活特别自律,肯吃苦,出去卖东西也不怕丢人,而且与同学之间相处都很好,很羡慕她的性格,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害羞,并且不敢大声叫卖。唉……
从生活中就可以看出,童年的一些经历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就与我们的童年有很大关系,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到童年的经历对我们影响到底有多大,其实这也不能绝对肯定,不排除有人迷途知返,有人陷入两难……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在孩子童年时要做好榜样哦!
大约五岁的时候,爸爸妈妈闹离婚,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而且每次吵架的结论就是离婚。我问外婆离婚是什么,当时外婆很囧地答:“离婚就是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了。”我继续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不住在一起了?”外婆就会试图扯开话题。不久之后,我知道他们闹离婚的种种原因,致使我一度怀疑感情好、好男人之类的都是假象。大了以后恋爱好几次,最终分手大多是我过于敏感、总将事情扩大化,单方面认为对象迟早会抛弃我。还有,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一起长大的闺蜜:一起上学放学,坐座位都要私底下求老师安排我们靠近坐。从二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好朋友,结果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父亲要去外地做生意最后全家搬走了。当时有留下电话号码,但渐渐地没多久也就失去联系了。从那时起我爸妈就告诉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之后平时很好的朋友,只有一面临毕业、大家都开始新生活,我也就不再主动联系他们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冷血,但联系后他们的变化会让我措手不及也会让我觉得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这么说有点消极,希望小伙伴们都能够珍惜眼前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