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小规模猪场数量不断增加,而规模猪场自繁自养是非常必须的,为了改善种猪群的结构,规模猪场经常需要隔断时间引入新种猪来保证商品猪的基因,这样的商品猪才能有效保证生长速度和体质,那么种猪引入猪场需要如何管理比较好?
许多养猪户每年都要从外面引入新种猪,以达到更新猪场的血液、提高猪的品质的目的。
但是,引进种猪后,饲养管理及免疫等程序做得不到位,很容易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引种程序并严格执行,对于种猪场是极其重要的.。
一、消毒
引种前应将隔离舍提前1 周彻底清洗3 遍,并用0.5%的强力消毒灵溶液封闭喷雾或洗刷消毒两遍,隔离舍要远离现有猪群。在种猪到来的前一天对卸猪台及周围3 米左右的地方用2%的火碱溶液彻底消毒。运输车辆在出发前和到达运猪地点时都应充分清洗,用2%的火碱溶液彻底消毒,再用清水冲净。
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猪的体表及运输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二、管理
种猪到场后,根据种猪性别、大小进行合理分群饲养,一般每栏饲养4_5头,公猪体重在70千克左右也可以每栏饲养3_4头,但体重过大或有爬跨行为的公猪应单栏饲养。
种猪场
三、隔离防控
新引进种猪要进行隔离饲养45天以上,进行适应性观察及疾病防控。
种猪到场8 小时内不饲喂饲料,1小时内不能饮水。先让猪休息1 小时再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饮水,即每次少量供给。
引进后3天内,少量投喂饲料,提供充足的饮水,进行适应性观察。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适当加喂青饲料。
引进后一周内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00ppm 氟苯尼考100ppm,用药7-14天。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种猪到场15天后,先对种猪进行驱虫,可选择伊维菌素按0.3毫升/千克体重对种猪进行皮下注射,间隔1 周后重复1 次。然后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合理地给后备猪进行疫苗注射。免疫接种后,对种猪群做抗体监测,确保猪群抗体水平。
隔离期结束后,可以将原有猪群断奶仔猪的粪便拌人饲料中给引种猪饲喂3一4次,也可以将原有猪群种公、母猪的粪便放人隔离舍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无异常情况发生,对种猪进行彻底消毒后转人生产场区。
四、饲喂
一般65千克以下的先喂给仔猪料或哺乳母猪料,分3_4次喂给,做到少喂勤添,并另外喂给青饲料。三天后按正常喂料量每头每日2千克饲喂。体重达90千克以上要限制饲喂,并且换用后备公母猪料。
1、引种之前要严防疫病传入,必须详细了解种猪产区的疫情,确认无病才能引进。同时,还要考虑引进的猪种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疫病。
2、如有些南方猪种引入东北以后易发生喘气病等,必须注意预防,以免疫病传播。种猪引来后,不能立即放入猪群,至少要隔离饲养20天,肯定要考虑血缘关系 引来的种猪相互间不能有血缘关系,并应带回种猪血统卡片,保存备查。
3、引种数量不宜过多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较大型猪场,引进两三个不同特点的优良品种应够用了。小型猪场引进一两个品种的公猪,有计划地与本地母猪进行经济杂交,提供具有杂种优势的育肥子猪也就可以了。引进过多的品种,容易造成乱配,血统混杂。
4、引进的种猪应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从外地引进的猪种,有时会发生不适应的现象,表现为容易发病,不能进行正常繁殖等,给生产带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实行间接引种。
5、要考虑当地饲养水平因为引入品种在当地除了杂交改良本地猪外,还要进行纯种繁育,如适应性不好,就可能出现纯种退化现象。最好先少量引种进行杂交试验,找出杂交效果好的品种以后,再大量引入种猪。
确保种猪安全到场,尽量减少因运输而带来的损失。
对装运车辆的要求:合法、车况良好的营运车辆和有小栏隔开可防刹车、打架等带来的伤害,带有雨布且后棚宽敞有足够的高度等。目前国内已有专业的运输车辆,车上配有通风降温装置、饮水装置以及装卸升降控制台等,建议最好选用专业的运猪车辆进行装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