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结构不兼容的时候就会出现现代化陷阱,最终导致社会动乱、倒退,这就是现代化陷阱。中国的食药局没有学过大陆法系的历史、精神、实质、内涵,也没有公共卫生这个金刚钻,所谓的监管就是一个笑话。他们把采集的数据用来罚款,用信息干扰的方式来获取伪数据,想获得一个小概率的伪数据,那就是100%的合格。大家都可以想一下,小农经济怎么可能生产出100%合格的工业产品?中国的食药局就是这样层层加码,逼着基层食药局造假,基层食药监管部门严管重罚,逼着监管相对人往食物中加“三聚氰胺”。其实大家都可以想一个经济学问题,三聚氰胺不要钱?
其实,现在国内的食品安全状况比以前真的好多了。但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老是觉得以前小时候就是好的,觉得80-90年代的食品才是安全的,而现在的越来越差。要知道,我国全面系统研究和管理食品添加剂起步很晚!尽管解放后不久做过一些规定,但直到1973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科研协作组”才开始全面研究食品添加剂相关问题。1977年由国家颁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开始进行全面管理。刚开始的几年 ,没有经验,检测技术落后,检测仪器买不起,很多安全风险都难以评估检测 ,也没有现在媒体的报道,很多你根本不知道。吃到个有问题的食物,拉肚子了,也没在意;但现在不一样,吃到个东西,并没有表现出拉肚子等身体不适,但检测发现莫某添加剂超标,然后媒体报道,就会引起大轰动。之所以会觉得现在的食品安全状况差,主要还是媒体报道的多了,大家知情的也多了。再举个例子,最近的那个洋快餐店餐盘纸有致癌物苯的事件。要知道 ,09年以前,我国的很多食品包装都是有苯的,直到09年我国才颁布新的食品法规,规定所有食品包装必须无苯。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小时候买油条油饼吃,那些小摊都是用草纸或者报纸包着的。那时候的印刷油墨都是有苯的。现在已经有食用级别的无苯印刷油墨了。客观的说,中国食品的食品安全是在进步的 。 相比30年前没有法规可循、没有研究、没有科普已经算是好很多了。
超市可能有黑社会搞垄断人为投毒。政府打击力度在大一点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