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年,并不觉得楼价分流了人才,不论本身是人材还是废才,经过高楼价洗礼,留下的人都是废材。
当年轻人为了房屋,为了用房屋证见自己的价格,没有人去冒险,没有人去创新,这些都会饿死的,而且死相非常难看,唯有踏踏实实的去做专业,爬学历爬资历,去削平自己去迎合制度。就算你有高薪,也买了房子,那个可怕的房贷,绝对令人不敢违抗上司,不敢生病,不敢准时下班。
又或者去冒险,抄抄卖卖,投机取巧,钱污秽不堪不要紧,心黑一点不要紧。
如果你是小店经营者,感受会更深,除非店铺是你的,高租金可以吃了你大半的获利,甚至形成巨额亏损,在香港吃过东西就知道,要么贵死,要么难食,要么又贵死又难食,要交租那能讲良心,经过高租金洗礼,良心早就都死光。在香港可以见到店铺开了,很短时间又倒闭,转手开业又倒闭的怪现像。
当整个城市都关心楼价,追逐薪金,眼光变浅,创新变少,这么多年,香港还是那个老样子,作为香港人,只觉得这个城市正步向死亡,如果你认为楼价会将废材赶走,香港的故事表示,人材废材都赶走,剩下唯唯诺诺的奴才和资本家。
希望深圳不会这样。
我是相信环境造就精英的人,人类学有这样的讨论,黑人是不是比白人蠢? 基因表示,人种是没有高但之分,你找个非洲原住民去玩计算机,过现代生活,那肯定蠢,你找个白人去草原,那个原住民会取笑他不会分那些果实能吃,无法找到水源。
聪明的政府是制做一个好的游戏规则,让人去竞争,然后将精英和非精英分流出来,然后让精英去改善这个城市。
而高房价明显不是这样。除非你认为「投胎」本身是一种才能,在楼价未高时已买了房子,免除了租金带来的生活压力,再和那些外来的,新来的竞争,然后表示自己有甚么过人之处,这是精英吗? 难怪思聪老公是中国最精的精英。
有些人认为深圳现在的高房价就是用来“筛选人才,淘汰庸才”的
但买房与否,真的可以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吗?这么说吧
2002年以前来深圳的年轻人,管你是二本院校还是蓝翔技工,你正儿八经工作都能成“人才”;
2012年以后来深圳的年轻人,管你是清北复交还是中大华工,你施展浑身解数也难成“人才”。
深圳有两个深圳:
网上的深圳,人均收入30万50万的深圳,高大上,房价只是稍微有点高,但它年轻是中国的硅谷,年轻人的天堂。
现实的深圳,早年买了房的有房,新来的人基本只能住城中村,多数人收入都在1万上下,大家都不讨论房子,100人的公司,有房的不到10人,均是早几年买的。
有房的敢卖吗,不敢。因为卖掉根本买不起新的了,之所以有房只是因为买的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