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是为了让自己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要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来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从而形成理论体系。两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人类最初的知识,都是从“行路”得来的。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更安全的栖息地,只能不断地“行路”、总结。大禹在随父亲治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周游列国印证所学;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写出宏篇巨著。这都说明“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为重要。所以民间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
正因为有了前人的“行万里路”,更多的知识已经形成了体系,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而且现代社会,因为金钱、因为伦理、因为社会、体制等等各种原因,普通人已经不可能说走就走,去“行万里路”。要想获取知识,要想获得成功,唯有“读万卷书”,先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只有让一只脚踏上了走向成功之路,才能一路前行,走得更远更久。在这样的“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再去理解、验证所学,获得新的体会、认知。
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我认为现在的时代是: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与其一直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如花点时间去走走,见识一下,实践与书本结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出真知,所以我觉得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才会懂得,路只有走过才会知道。
我认为这只是在某时间对某个没有念过很多书在外漂泊的成功人士的夸奖。社会交际尤其重要,但没有文化知识也是行不通的。建议大家都培养自己下一代能做到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这样就更于美了。
书要读,路也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