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房地产和城市,必然离不开数据。
但同时,我们大多数人却都讨厌数据。
做地产自媒体号这么久,经常与读者做超越肉体的交流,首先摸清楚的居然不是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而是他们讨厌什么样的东西。
比如干巴巴的干货,以及毫无逻辑性和场景化的数据图表。
我们如何讨厌这些数据的呢?
比如,你一定看过一篇以《震惊...》或《...法则》为题的文章,里面大段大段四处拼凑来的文字,配上一时难以看懂的高深图表,列举一组组分析城市和人类的数据,不加任何分析地扔给读者看。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几乎不会记住任何一个数字,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数据适用在什么场景,他们帮助我们了解什么,甚至这个数据对不对?
这种姿态好像就是在说:
嘿,这是我咀嚼剩下的饭菜,你吃吧,能长个。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能都与这些冰冷的数据有关,但站在普通人的立场来看,他们为什么要去思索这些毫无内容的数据?
普通读者更爱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内容生产者更应该以日常的角度去审视这些观点和数据。
于是经常看卢俊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与传统的地产分析不同,我们一直在尝试创作“每个人都有兴趣且能看懂后有所得的文章”,里面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字,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专业的数据,我们都希望它们会带着温度,说出一些平凡的故事。
很巧,在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域,有一个团队也在坚持做类似的事,那就是经常为我们提供数据支持的城市数据团。
他们的新作《数据不说谎》,也成了我们团队最爱在手中把玩的一本书。
这里面的数据分析很专业,但同时居然做到了很有趣,每个数据模型都有对应的故事场景,好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对号入座,比如:
王大鹏准备去农村养猪了,临出发前他约我出来吃饭。
聊的是一个估值10亿美元的养猪项目。
大清早,学姐就推开我寝室的门,说道,“我妈又打电话催我国考了?”
学姐烦恼的,是哪种公务员最不辛苦,而且最后得到了解决。
学姐最近开始看房子了。
昨天,她过来找我,问:“小团啊,最近股市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我觉得还是投资固定资产比较靠谱。可是,我一个外地女生在上海买得起房吗?”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问过别人的问题,进而引出了学区房、地铁房、泡沫、资产配置,这些我们关心的词语都被一个个数据分析出来。
特别是关于中国楼市的发展,与其说决定权在于政策和市场,倒不如说是亿万个普通人的生活组合在一起,组成了市场,决定了政策。
于是,通过一个个普通故事来分析数据的这本《数据不说谎》特别值得一读,当然,在入手之前,你也可以先看看卢俊在最新一期的书屋中对这本书精华内容的详细解读。
数据不说谎
戳开视频,更多内容分解读和你分享
市面上的干货数据如此繁杂,存在大量难辨真假或者不符合场景的数据,让我们开始讨厌数据,但是这本书有理由让我们重新认识数据的魅力。
因为真正的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