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胶片相片拍片,很费钱(后期洗印,暗房设备),而且能否成片(自我希望值)是个未知数(胶片与相纸都不是自我能掌控的品质)。如果没有过硬的光线知识和暗房技术,就等于向水里扔钱。
不像数码相机单次拍照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胶片相机的拍照成本很高的。在大学毕业月工资只有五十多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台国产单反相机大约需要一年的工资,耗材从买胶卷到洗印,一张6寸彩色照片大约需要一元钱以上,拍一卷36张胶片胶卷,需要花上大半月工资。
按现在标准很差的镜头很差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也蛮不错的,哪有现在100%图片觉得不够,还要看200%细节,相机、镜头缺陷立马毕显。
纯机械的胶片相机完全是靠经验来拍摄的,所有的参数调整都会影响拍摄,不像现在的数码单反,拍一张测试一下,胶片相机拍一张就是一张。
我也喜欢胶片的独特颗粒感和色彩,尽管有多台全画幅数码,但有时还会用海鸥DF-1和徕卡M6去拍摄胶片。
胶片相机:这个一按快门就是钱,省着点拍。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好!就这样!123咔嚓……唉!又废了~
数码相机:反正快门不用钱,管它三七二十一,突突突……360度无死角扫个遍回去慢慢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