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头来看,大学里的尸体解剖课事实上完成了对医学生专业的初步筛选。
那些看到尸体就呕吐,睡不着觉,做噩梦,产生心理阴影的,后来大多转了专业。比如软件,生物,科技英语,机械电子。
那些不喜欢动手解剖,只喜欢一边翻书一边观摩别人解剖的,后来大多做了内科医生。
那些一看到尸体和解剖刀就两眼放光如同饿狼一样扑上去一刀一刀解剖的,后来大多做了外科医生。像我这种,左手馍夹菜,右手解剖刀,一边吃一边解剖,二者互不影响的,后来,虽然学位是医学博士,但其实硕士期间就换了课题,转向工科。最终选择了工科就业。
还是很怀念标本陈列室,解剖室,尸体池这些东西的。青春都在那里了。
想起年少时,独自解剖至半夜11点,然后走出寂静的昏暗的苏式长廊,那么淡定,又那么感动。十五年过去了。
我的情况是:15年前的解剖室,管理不像现在这般严格,我们同学甚至把外校的女朋友带进来开眼。
再说解剖的事情。我都不做医生了,没必要吹牛。那时上课是分任务的。比如这节课就是解剖小隐静脉,下节课就是分离腓总神经。老师不管你剖到几点,他的要求就是下次上课看到完整的结构。所以,学生们剖到半夜都是常有的事情。至于带手套口罩?我们这帮男生一直都是不戴口罩裸手剖,因为当时初学,会觉得戴口罩憋气,戴手套没手感。福尔马林的刺激,一开始有一个适应过程,后来也就那样了。毕竟解剖室也要开窗通风的嘛。
至于一手饼子一手解剖,这真不影响,说影响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用刀刃切开,然后单手转过刀来,用刀柄钝性分离。这技术教科书上不教,也不是什么标准技术,但是老师会演示,学生觉得酷,也就跟着学。类似的技术还有单手玩钳子和剪刀。临床上这些技术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只是可以炫技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