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的“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的感受的情形,还有在电视上看到的画画,依然觉得心有余悸。那么发生地震时,我们该怎么自救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头脑冷静,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救。
当年汶川地震时,是下午两点多,当时我们正在单位的会议室开会,突然觉得楼开始晃动,这时有人喊了一声:“地震了!”中原地区,本来很少发生地震,再加上这一喊,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往外跑,一个同事一看楼梯上那么多人,一着急,就从二楼跳了下来,当场把腿摔断了。其实他如果不跳楼,排着队,很快就和大家一起来到了开阔地。后来他成为大家嘴里的一个笑话,他自己也觉得当时确实是太冲动了。
我们家搬到高层之后,也教了孩子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也一直告诉他,如果真的发生地震,像我们这种高楼,千万不能用床单之类的东西绑着往下跳,可以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储物间、卫生间,找一个墙角躲起来,这些地方相对坚固,不容易被砸伤。
如果有伤口,在靠近心脏的一端用绳子扎起来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如果被困住了,一定保持体力,不要乱动,防止体力过度消耗而晕倒。身边如果有管道之类的东西,可以拿水泥块敲击,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自然灾害是无情,但我们如果懂得防范和自救,会最大程度的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如果有机会的话尽量跑到空旷无建筑的地方,这是避免受伤最好的地方,如果在房间内不能出去,那就找比较坚固的地方躲起来,若是不甚埋进了废墟里,千万不要大哭,因为这会消耗体力,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的等待救援,尽量找到一些水和吃的,还要注意地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所以千万不要乱跑。
发生灾害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有些灾害比如地震又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上的地震,我们都需要吸取教训,并教会了我们一些自救的经验:地震发生是,我们应该本着就近躲避的原则,如果在室内无法走出的话,应该让身体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将头埋于膝盖下。
发生地震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到空旷的地方,周围没有建筑物或者是水沟,大石头之类的,尽量不要在树底或者电线杆的旁边,如果在室内的话,要第一时间要蜷缩在墙角或者抱住桌子腿在桌子的一角下蹲着,不能乱跑乱动,保持一个平常心,既来之则安之,地震灾害我们是无法躲过去的。
地震还真是没经历过,希望这辈子也不要经历。上高中时候参加过地震演习,首先要保护好头部,地震来了,没时间跑下楼,就赶紧钻到桌子底下,被埋在废墟下,不要大声呼救,要用别的硬物敲打楼板,让别人发现你,腿部或者四肢被压住了,不要用力挣脱,避免扯断神经,以免截肢。
现在大多数的楼房都没有防震的功能,地震来了一定要及时跑到平坦宽阔的地方去,比如广场和操场一类的地方,如果你实在来不及跑,也不要再房子的中间,尽快跑到房子结构的房梁角落里去。当房屋垮塌时,房梁的角落往往不会一起塌陷,这样有一线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