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良知让我去的
刚从四川大凉山一个支教组织中支教一个学期,从2月支教到7月,一个学期回来。我去的那边几个组织都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因为那边非常缺老师。
我是大二在读学生,大一的暑假报名成为了一个公益组织举办的暑期乡村训练营里的授课志愿者,是在湖南一个比较偏远贫困的县城举行的一次夏令营活动,参加的学生都是这个公益组织在当地资助的对象。这是一个完全由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当然背后是由那个公益组织——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着资金和其他一切物质基础)。
08.09年的时候读高中遇上汶川地震,从此以后开始接触公益。刚开始做的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是多伟大的事情一样很多人或者事情就要对我们妥协,是一种道德优越感。 通过我们卖书签的形式赚了一些钱然后买成书,学习用品送到那个灾区学校去,去了两次。 10年毕业玉树地震应该是改变最大的一次,还是通过卖书签还有身边人的帮助带了一万多的东西到灾区学校去,帮助两个玉树的学习建立图书馆。开始做的时候信心满满,到那个地方就开始真的怀疑做的意义,有这些钱和我们自己的这些路费是不是可以做更多的东西,因为很多人捐助我们做了几个条幅,这个就要合影。然而你只做了这么小的事情比起那些在那个地方当老师的一当一辈子,那时候手机没信号,学校里也没有电的,再或者一支教一两年的那种做的确实是微不足道。
2012年夏天,河北平山县一个农村支教。属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性质的,我有同学在河北师大,学校估计他们去锻炼,所以几个高中同学边组了一个小团体过去。有位同学有亲戚是当地人,所以我们很轻松就和校长谈妥免费占用教室资源,在我去之前,几个女生已经进行了几天的招生,招了约五六十人,后期陆陆续续有加入。女生住在老乡家,我们男生在班里打地铺,最后两天校长大发慈悲打开老师宿舍让我们住了进去。平时上课什么都讲,语文历史英语音乐舞蹈等,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带了很多小玩意儿送学生,最后临走时很多学生还用自己家长的QQ加了我们。学生们很单纯,对外面的世界所知甚少,他们甚至不相信我们之中有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时间不长,可能对学生对我们都没有太大改变,但是我相信在学生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开始是因为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做了大概有一年的时间,越做越对公益感到迷茫。直到现在想明白了,公益不是因为有意义而去做,而是因为去做了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