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穷,你脑袋中可以浮现的画面是什么?
之于我,大概就是在银行卡余额不足10元,身上的现金只剩几十,然后手机还提醒我没有电话费的时候。那是我失业期间最难熬的日子。
没钱聚会,没钱社交,没钱吃顿好的,每天为了钱惶惶不安。
但母亲和我说,这远不是贫穷,只不过是你经历了一段人生曲线上相对低谷的时期,况且我有后路可走,只要我不扛着,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马上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
我儿时的寒暑假父母都会送我去老师那学习弹琴,我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到医院门口等母亲一起吃饭,然后她送我到老师那里。和平时一样我到了医院门口,一个约莫50岁的阿姨和一个20多岁的女孩两个人在门口拉扯。
母亲看到我,招手叫我赶快过来,不要站在那里盯着别人看。母亲拉着我往医院的大门口走。
女孩跪在地上,整个人说话带着哭腔,她死死的抱着阿姨的大腿:“妈,就打个狂犬育苗,我还是出得起这个钱的。我求你了,打针吧。狂犬病发病会死人的。”
“没事,就是让狗咬了一下。走,我不打针。”
“我真的不打针,那么贵,不打。”
女孩儿哭的越发的厉害,阿姨也很倔强的不肯屈服。听到两个人的对话我才注意到阿姨手上的伤口很深,流了不少的血。
母亲大抵也是看不下去这样的场面,主动表态自己是医生可以帮忙,打针的钱她先垫付,女孩儿可以慢慢还。
医院的走廊很长,我站在楼梯口看着女孩在母亲的办公室门口对着她鞠躬。
那个画面,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十分清楚。
医院是一个每天都上演不同故事的地方,母亲总和我说,在医院里看到的场景,常让她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可奈何。
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因为没有钱,命都变得不值钱。
前两年我在父亲的书架里看到了黎戈的书。
我想关于贫穷,他的文字描述的更现实而深刻:
贫穷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物质的枯窘,而是这种窘迫,会让你旮旯里的脏都被放大曝光。
你得谋生,你不得不锱铢必较,你不得不要点头哈腰,你不得不丑态毕露。
父亲是一名老师,从教30余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许多无奈的瞬间。我和他聊起在乡下的见闻,他同我讲了一个曾在班级里发生的事情。
父亲的课代表是个极勤奋的女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爸爸妈妈都在老家种地,家里有两个小孩子。姐姐是父亲的学习,念高三。弟弟在同一个学校,念高一。
她一共就三套衣服:一套运动服、两套校服。
衣服的边都磨得抽了线也不舍得买新的,每天在饭堂都是吃一个青菜加米饭。
父亲很喜欢她,偶尔去学校饭堂吃饭的时候会叫着她一起吃,其实是想帮她加餐。她每个月的生活费很少,具体有多少钱父亲也从未开口询问,但她从不买饮料雪糕之类的零食,可见手头确实是没钱的。
5月份的时候她的母亲打电话和我父亲说,让她不要参加高考,只要拿到高中毕业证就好。
父亲反对,告知家长她的成绩很好,是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如果是因为经济的问题,可以去考虑念师范院校,不仅可以减轻积极压力,而且凭借她优异的成绩也许还能获得补贴,以后出来了找份老师的工作也挺好。
女孩母亲对父亲的话置若罔闻,坚持女孩子不用继续读书上大学,早点出来做工嫁个人,就是对家里最大的帮助。
贫穷的悲哀在于,他们不懂得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始终在自己的思维圈里打转而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讨论一个概念叫做“阶级固化”,我们一次次的在争辩中讨论的核心问题无非是:到底能不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打破“阶级”的差异,从一个层级进入到另外一个层级。悲凉的故事很多,热血的道理一样多。
我们在争辩,在据理力争,其实我们做的是在失望和希望之间不停的博弈,最终找到一些支撑自己改变的力量。
1997年,我6岁。父母常说女孩子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一年我找到了我的爱好。学琴。
说起来当时家里的条件真的不好,连一台电子琴都买不起,钱是母亲向大姨借的。母亲和我说:“钱,家里没有可以去借。但是你既然学习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穷会变成一种力量,会有一种压迫感提醒你,你现在所拥有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别人每天练两个小时我就弹四个小时。别人练琴累了会偷偷聊天但我从不偷懒。
在我的大学时代,我除了担任学业家教也会做小朋友的钢琴陪练老师。技能让我有了收入。
“自食其力”四个字给我心理上的影响都是积极正面的,就像有个人在耳边告诉你,你可以。
2012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实习做前台,和我同期一起实习的另外一个女孩子做翻译。她的英语翻译能力极好,工作了不到两周就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她做的,甚至比在职的员工更加的好。
她的家里有5个小孩儿,父母因为超生带着孩子换了好几个地方,她是家里的老三。中间的那个孩子,属于爹不疼,妈不爱的那一刻。
她的大学学费,是她的高中班主任资质她的。她告诉我,她是老师带的最后一批学生,她高考毕了业,老师也退休了。
老实说她很聪明,一定要上大学。在大学她学习的知识、她思维的转变和认识的朋友都会让她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是机会来的太不容易,也许是她太想摆脱原来的生活。她的大学没有逃课、没有泡吧、没有什么交际活动,她的一切时间都用来学习。
五一放假的时候她给我发了微信,说起她工作的情况,公司调派她去上海的总部,薪资也涨了20%。
她从一个念不起大学的女孩子,变成了月入五位数的职场女性。
贫穷的生活充满了无力感是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但陷入贫困是比穷更可怕的事情。学习不会让人一夜暴富,但会让人摆脱狭隘的思维方式。
端午节的时候父亲到深圳来看我,我们在我租的小房子里喝茶,下棋,聊天。
说起爷爷,父亲最常用的是倔强。
他倔强的守着规矩,倔强的认为赚钱是一件很走资派的事情。但他也坚持子女要受教育,甚至可以在别人已经出去做工赚钱的时候依然让父亲去读书。尽管爷爷,是个大字不识的老头。
到了父亲这辈,他成了一名老师。早年他很穷,和母亲结婚的时候没有钱没离婚,没有钱盖新房。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父亲的情况也渐渐好了起来。
如今的他,小安即乐。虽没有什么大富大贵的日子,但能吃饱,能穿暖,偶尔存点小钱还能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山河风景,他很满足。
到了我这里,父亲鼓励我一定要离开小城镇,在许多父母辈都要求小孩儿回到家里到父母身边工作的时候,父亲要求我一定要走出去。
他说改变是一个冗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
爷爷迈出了第一步,他迈出了第二步,希望我可以勇敢的卖出第三步。
不恐惧自己所不了解的一切,用学习的态度接受周围的信息。
我们无法逃避贫困本身带给我们的困难和苦恼,我们只能面对和解决每一个困难,去抓住每一次机会,去通过每一次的践行来改变自己。
有人常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我想说这依然是个最好的时代。
他给了平凡的我们无数次机会:
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和更好的自己say hello。
每天陪你盖着棉被纯聊天 ID:Daisy_wang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