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问我一个朋友,只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嘴碎吗?”他先否认自己是个嘴碎的人,然后用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阐述“为什么自己不嘴碎,什么情况下偶尔嘴碎,他眼里嘴碎的人什么样……
前两天和朋友打车,师傅强行插入我和朋友的交谈,并煞有介事的向我们透露电视台不让播的小道消息,最后说的太投入差点开过目的地……
只要你在楼道里跟阿姨问好了,阿姨们就能给你详细描述出她一天的行程:早上买了什么菜,中午吃了什么饭,手里正干着什么活儿。
有一次和一个同事去旅游大巴上有一个阿姨特别能说,但整场演讲毫无专业主旨可言,却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架势。最重要的是一路话没停。
说起话来总是没完没了一个小问题能说好多遍,而且哪都有他。活祖宗真的不知道怎么嘴会这么碎。
在一个宁愿用表情包聊天也不在现实中多说一句的时代,北京人的嘴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怀旧式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