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喜不喜欢自己专业之前,困扰许多人的其实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我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状态,有一位长者告诉我,由于接触的少,很多专业你都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当你在专业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你就会越来越喜欢,当你在专业内一再受挫,很可能就会越来越憎恨自己的专业。这个说法我一直认为是一种偏功利的说法,然而在很多人身上应验了。所以如果不是完全的抵触,不妨去试一试,他未必就是你不擅长的专业,可能真的只是不了解。
我是一个女生,可是学了数学专业,很多人听着就觉得不可思议,还有好多人觉得我很聪明,其实学什么专业,真的不是自己可以百分百说了算的,我也很无奈。更无奈的是,我们学校的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是数学和计算机方向,而我一心想着学了数学还有机会考经济类研究生,可是并没有这个培养方案,数学我也认了,可是计算机我就想哭了,编程!编程!编程!我对它真的是一窍不通,把大把时间用在计算机上面,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可是又不能自暴自弃,所以只能尽力了。
转专业考试也算是有惊无险,尤其是英语给我提高了很多分,让我排在了转专业面试的第三名。(随后的六级考试也563飘过)就这些经历了面试后,我顺利进入到自己更喜欢的信息科学学院。并且在专业课上和参加比赛过程中学习了电路,单片机,FPGA等相关知识,参加了若干院里,校级,省级和一个国家级的比赛,各个级别均有获奖。我不敢说自己有实力,但是最起码做了一些不后悔的选择和努力吧,虽然我知道自己当时其实可以更努力。
大二,我开始改变,我想我来大学应该有所学,有所成长,我开始竞聘班长,带领团队,改变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另外,我开始尝试做各种兼职,与社会接触,我做的比较长久的一份兼职是在一个培训学校做老师,并参与其学校的营销、管理工作,我开始学习学校老板的演讲能力,营销魅力,投资思维,公关战略等。
工作若干年后之后觉得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认为”的专业前景只是自己“认为”的,基本上和真实情况都向去甚远。你只有真正从事了这个专业的工作才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这个专业的准确情况。任何一个专业干好了都能有所建树,万不可被所谓的“兴趣”和其它专业同学所谓的“专业前景”误了前程。
因为家里面希望我找一个稳定安逸的工作,在家里习惯了当乖乖女的我因为报考专业的事与家里出现分歧,最终一人退了一步找到了一个高薪又安逸的工作,但到了学校发现并不是我喜欢想要的,心里难免失落。后来我想明白了,无论身处何地,身兼何职,我们所追求的梦想都是可以保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