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人,说一说我们那边亲戚的称呼吧,爷爷:阿底 奶奶:亲娘,外公:舅公,外婆:舅婆,爸爸:嗲嗲、老则,妈妈:嗯娘、姆妈,岳父:背称为丈人,面称则夫随妻称,岳母:背称为丈母娘,面称则夫随妻称,公公:背称为阿公,面称则妻随夫称,婆婆:背称为阿婆,面称则妻随夫称。
平江方言中对亲属、亲戚等的一些称呼与普通话有不少差异,如,伯母叫伯姐、姑母叫姑姐、舅母叫妗嫡、妻子叫夫娘、未婚年轻妇女叫小娘、新娘子叫新小娘。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个是地区的风俗特色。平江方言保存了比较多的古汉语成分。
“妈妈”是一个很温暖的称呼,我却总也对这个称呼喜欢不起来,我更愿意用“娘”来称呼那个人!“娘”这个字里带着血,那是一种骨肉相连的羁绊,永远在精神上标志着我们的来处。在晋南的方言里,起先并没有“妈”或者“妈妈”这个词汇,“妈妈”的本义是泛指有子女的女性,不知岁月如何变迁,现在一般专用于“母亲”的口语化称呼。可能我这个双鱼男,总是在不自觉地刨根问底吧,到现在都觉得用“妈”来称呼母亲不够尊敬,所以更偏爱“娘”这个字。
妈妈的妈妈叫“姥娘” 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妈妈的姐妹叫“姨”对应“姨父” 妈妈的兄弟都叫“舅舅” 对应“妗妗”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对应姑父 爸爸的哥哥叫大伯“白的音” 大伯的媳妇叫大大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发音手手” 对应婶儿 爷爷奶奶姥娘姥爷的爸爸叫老业野“发音是这样”。爷爷奶奶姥娘姥爷的妈妈叫“姥姥” 父母的姑姑叫“姥姑”父母的姨叫“姥姨” 父母的舅舅叫“姥舅”
我们这有个乡镇,母亲叫“nia”,父亲叫达。爸爸是指所有和父亲一样年龄的男人,和自己母亲年龄一样的女人都叫“丫丫”。最古老的烧水壶叫“pia子”。别人的就说“捏呆”
我们这里称呼父母的有:爸,伯,爹,叔,大爷(爷读一声),大儿(儿话音,大读一声,儿不发音),大儿(儿话音,大读四声,儿不发音)。妈,娘。称呼伯父伯母的有:大爷(爷读一声,和对父亲的那个叫法一样),大爹,大伯。大娘,大妈。称呼叔叔婶婶的有:大儿(儿话音,大读四声,儿不发音,和称呼父亲的那个叫法一样),叔,爹。婶,娘。祖父母的称呼是爷爷,奶奶。曾祖父母的称呼是:老爷,老奶。外祖父母的称呼是姥爷,姥姥。舅舅舅妈的称呼是:舅,妗子。其它的长辈像姑,姑父,姨,姨父这些都是和课本上学习的一样,没有别的叫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