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玩芦苇、捉泥鳅之外,秋天里农村的孩子最常玩的就是煨豆煨番薯了。大人们把田间枯黄的草连着泥割下,晒干后就开始化灰堆,就烧泥头灰啦,这泥头灰是种菜的好材料,又松又有肥力。烧泥头灰的土堆一个个地烧起来了,轻烟袅袅,草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小孩们趁着大人不注意,把毛豆摘来把番薯挖来,偷偷地来到灰堆边,把豆和薯块埋进灰堆里,然后就在边上等着,或者跑到别处玩去了。不知过了多久,大家就开始扒开灰堆找起来。毛豆小易熟,往往一会儿功夫就能尝到所谓的美味;番薯块大,想要煨熟非一、二个小时不可,煨番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失落,更生气的是有时候自己埋下的东西被别人偷吃了呢。偷来偷去,扒乱了泥头灰堆,大人知道了,往往是一顿骂。
童年的秋天是从八月就开始了。那时候,地里的苞米已经上满桨能吃了,我和小伙伴们就跑到山上去,捡一些干树枝和干牛粪,找个背风的地方,把树枝和牛粪拢在一起点着,然后去地里掰一些籽粒饱满的苞米,不扒皮,直接放到火边上烤。用不了多久,苞米就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苞米还没有完全烤熟,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吃,把烤熟的一面吃完后,剩下没烤熟的再放到火边烤,那滋味真是比现在吃山珍海味还香。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个个腆着滚圆的小肚子,带着黑嘴巴跑回了家。
秋天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地里,黄豆的绿叶由绿到黄绿再到黄,玉米林依然油绿,芝麻也成熟了,有些甚至已经在地里裂开了口,花生的叶开始有些枯萎。整个田野的农作物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先是收割黄豆芝麻和花生。收完后便开始收玉米。那时候,整个农村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就连盛大节日中秋节也从来都无暇去过,中秋节时,往往玉米还正堆满院子,忙碌的农民们没有时间边吃月饼边赏月,通常也不过是拿出月饼,吃完后便接着剥玉米了。
秋天的田野里有一望无垠金黄的稻子,路边还有各种野花。这些景物农村的孩子也许见得太多了吧,从来没有人去田野看大片金黄的稻子,也不会去路边摘野花来玩,野花只会寂寞地开着凋谢。只记得稻子成熟的时候,大人们开始忙着割稻。他们把割下的稻子堆成一堆一堆的,打稻机连着谷桶拖过田地,一堆一堆地打过去。小时候没有在田里干过重体力活,但大人们去田间劳动了,去帮点小忙是有的,帮忙的间歇就是忙着去捉泥鳅了。
秋天的风也是饶有味道的。满树的黄叶渐渐干枯,在秋风的催促下哗哗地飘落。家乡最多的是白杨树,高大挺拔,树叶呈桃形,到深秋时,便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而树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响。闲的时候,有些人便会到河堤下白杨多的地方去扫落叶,拉回家做柴烧火做饭。落光了叶的树别有一番不同的风采,显得特别的刚劲挺拔,像一位历练的中年男子,充满了坚毅和智慧。
秋天一个最大的好处便是,夏天的暑热一扫而空,冬天的严寒还未到来,气温在四季里是最舒适的,天特别高特别蓝,云也特别白。但到深秋,大自然的衰败已经非常明显了,曾经碧绿的青草全部枯萎,地里是光秃秃的一望无垠,秋风越来越萧瑟,秋凉要添衣的感觉越来越浓,这预示着,在某一个秋夜之后,可能冬天就会不期而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