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上学期修了一门课,其中课堂参与占最终成绩35%,具体包括participation和engagement。为此我从没翘过一节课,上课也总是拼命举手回答问题,因为刚好所学内容和我在学校信息安全办公室做的兼职内容比较相像,所以课下还总是拉着老师问问题。那时候班上80%的同学都不怎么发言,而且中国学生更是很少回答问题。我觉得自己应该是a没问题的,可是最后全班平均的课堂参与分是c,明显多于平均水平的我只拿了c。一个认识的外国同学说自己翘过两次课,很少发言还拿了参与分b。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评participation的教授和授课教授是两个人,我一度怀疑我坐在那个评分老师的正后面,所以他漏记了我。我拼命给他们发邮件申诉,也逐一列举了例子证明我应该有更高的分数。授课老师说不归他管,评分老师说自己的record不可能有问题。在我第三次邮件里提到我觉得unfair这个词时,他警告我说小心措辞,并且很生气。朋友也劝我说别跟教授搞了,他说你错你有啥办法。但我心里还是过不去,无奈之下,我结合自己的笔记,syllabus,课堂ppt,硬是把后半学期每次教授的提问时间,内容,我回答的问题内容,谁在场,我提出的问题等列了个word文档,并批注了我的思路。前半学期记不得了,但光后半学期估计有十多次,我给教授邮件表示愿意到他办公室坐下来把我的record和他的逐一对比,看看哪里有出入,再具体讨论。后来,那个评分教授给我回了邮件说,他计算成绩的formula在我这搞错了,所以我应该是b而不是c。其实最后结果都不重要了,努力argue过了,我觉得我至少改变了他认知里的一些东西。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曾在遇到不公平时得过且过,直到有次在国外做志愿者通过层层筛选成为leader带队,还参加三个月的培训,出发前被一个素未谋面的美国队员质疑,为什么一个大二的Chinese都可以做领队,我当场吼了回去,“what's wrong with you, do you have any problem with Chinese?"那是我第一次无所畏惧地抱着干一架的态度跟人怼。后来那姑娘给我道歉说,并没有想要针对Chinese。后来才明白,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争取的,需要身体力行地捍卫,需要你勇敢站出来发声。希望生活在触及你底线的时刻,你能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在越南碰到的一个法国妹子改变了我对法国人的印象。那是我在住青旅时认识的室友,我们结伴在市区游玩了一天。首先我印象中的欧洲人都是比较高挑,要不就是比较壮而且容易显老。这个妹子却是又瘦又小,还爱吃榴莲。我身高158,她跟我差不多高,很瘦,有点娃娃脸,一点都看不出来她比我大十几岁!没错,她说自己已经三十多了,第二个是她到过中国的哈尔滨,因为她男朋友是法籍亚裔,在哈尔滨工作。但我感觉得出来她好像不太喜欢中国,她说哈尔滨太冷了。(我有跟她解释说中国很大,南边的城市没那么冷。)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一起吃完饭她居然抢着买单!!我一脸震惊的说我们可以自己付自己的,她还是一起付了,我给她钱她也不肯要,让我很崩溃,我是很不喜欢有人吃饭抢买单的,除非事先说好谁会请客,我平时和朋友一起吃饭都是AA,她这样让我很不知所措!所以最后分别的时候我都有些强颜欢笑了,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把欠她的那顿饭钱还给她。她的性格很好,我很喜欢她,但她抢着买单还不肯收我钱的举动我真的很无语,她到底是不是法国人啊,不是欧美那边一般都喜欢个人付个人的么?最后我还是没有想到怎么把钱还给她,因为当晚我就坐夜巴士去了另一个城市。给现金她不肯要,我提议买一个榴莲给她,她说吃不下了,我就只能一脸绝望地与她道别了。
这事儿发生在巴基斯坦。众所周知,老巴是个宗教国家,人民的一生都与宗教分割不开,因此他们很疑惑那些无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巴铁不愧是巴铁,(绝大部分的人)热情善良,平时从来不缺主动和我们聊天的人。我们偶尔也会聊到宗教问题,一个当地女生问我:“当我很想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会请求真主将它赐予我,那你可以请求谁呢?”我说:“如果那样东西是可以买到的,我会努力工作攒钱把它买下来,如果是别的,我也会通过努力和尝试获得它。”多次交流之后,她告诉我:“本来在遇见你们之前,我一直认为没有信仰的人是粗鲁,无知和难以捉摸的(unpredictable),但是现在我知道你们其实有自己相信的东西,只是那不是宗教而已。”可能因为我遇见的是思想比较开放的大学生,听到她这么说,我心里其实挺高兴哒。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因为实在吃不习惯英国的东西,特地在临行前的假期跟妈妈学做了几个菜。因为是住在学生宿舍,分到的室友是随机的,有其他系的英国同学。一个舞蹈系的女生,她每顿就只考薯条吃,或者在外面吃。另一个法律系的同学号称爱吃中国菜,但英国的中国菜,怎么说呢,就是炸春卷,炸馄饨,沾番茄酱之类的东西。有一天我切了薄薄的牛肉片,用酱油料酒腌制,然后裹了薄薄的淀粉,和洋葱一起炒了,姑且算是简化版的洋葱炒牛肉吧,然后碰巧同学出来了,我问他要不要尝一尝中国菜,他一副无法相信的表情:这特么是中国菜?长这样的吗??然后我说对呀这就是中国家里经常做的普通的菜。然后他就尝了一口说了句 holy f*ck!随后又吃了好多,那之后每每我做饭他都会跑出来要尝一口。我想这大概也算改变了他对中国菜固有的认知吧。
十来年前有回我和隔壁公司一位四五十岁的法国女士闲聊。她说,“你们中国人数学都特别好!”可能是为了防止我谦虚或者反驳,她还特别加了一句——"That's a truth!"我说是啊,我从小到大的确是不停的在学数学。譬如说,我高中的时候要学柯西不等式;大一的时候我要学拉格朗日方程;因为我的专业是通讯,大三的时候,我还要学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国女士听着不明觉厉,也很得意,“你看,我说的吧,难怪你们中国人数学......““但是,我刚才说的东西都是你们法国人搞出来的啊。“如果我改变了她的什么固有认知,可能就是发现原来中国人也是可以抖机灵的吧。
在日本,一个中餐馆。一个人点了两个菜,一碗米饭。自己吃的正嗨,隔壁一桌四个日本男生一直用日语说,妈呀,能吃这么多吗?吃的完吗?中国女生真能吃呀。之类的,看我不理他们,估计以为我不懂日语,然后一直很夸张的讲。然后,我火了,直接盯着他们说,和你们有关系吗?几个傻缺顿时不敢出声了。估计,我给他们的影响就是,中国女人不仅能吃,还凶。对了,一个女孩子单独一个人吃饭,还点两个菜,估计日本人看起来也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