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许多的青少年骂林冲的时候,我就在想,等他们到了中年,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情景。当我看到许多老人提起丞相“恨不能再临阵讨贼矣”也是一脸“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时,他们内心又有哪些回忆。
很简单。水浒讲的是忠义二字,基本上都是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是广大被压迫的英雄好汉反抗的故事,年轻人看了容易代入上头,所以说少不看水浒。而三国呢讲的是国与国之争,人与人之斗,基本上围绕国家、战争、人才来写,以战略、策略为描述主体,岁数大了易引悲秋迟暮的惆怅之意。
《水浒》是爽文,酒肉铁血,绿林浩荡,少年人看了怕要技痒。《三国》是悲剧,是非成败转头空,老年人看了,会忍不住回顾自己的人生,难不成都是虚妄?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少年初看三国时,董卓是最坏的,吕布是最能打的,曹操是最奸诈的,刘备是最仁义的,诸葛孔明是最神机妙算的。一人一个脸谱,好不热闹。老来再看三国,满篇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儿时心中的英雄原来是这幅嘴脸。更可悲的是,岁月将自己也磨砺成了看懂了这些的人。那个单纯快乐的少年哪儿去了?人性古今皆然。
少年血气方刚,水浒讲的是好汉聚义,打打杀杀之事。少年人该学的是如何隐忍,如何在社会中扮演一个讨喜的角色,看了水浒就什么事都想着刚一把,自然是看不得。老来清心寡欲,三国讲的是权力纷争,尔虞我诈之事。老年人该卸甲归田,含饴弄孙,该扮演的是一个睿智无欲的形象。看书嘛,该看对自己有益的。什么时候读什么书,这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智慧啊。
年轻的时候热血冲动,看水浒各种义气、报仇,有样学样,容易进局子。
年老的时候易感怀,看三国各种复汉无望、蜀汉回天无力,心怀郁结,容易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