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地人在中山工作八年 看不见有什么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乡镇很多道路水渠非常差劲 一条旧105国道坑了数以百计的汽车行人电车 一段一公里的道路可以修三到四年 这效率真的是大学都毕业了 治安管理也不行 频频电动车被盗 连我停在楼下的便宜车嘉年华后视镜壳子都被扳走了 简直奇葩 相反一进入谷都大道路段简直天差地别 一进入珠海坦州道路建设就一目了然的舒适 外地人也没有什么优待政策包括孩子入学 办理车辆入户 买房子 不过某部分本地人祖上留下的地产日子简直神仙一样了
中山是广东省的一个主要城市之一,给很多外地人的感觉来说市区的规模不是很大,与其他城市的规划是有所不同的。中山相对其它珠三角城市来说,生活工作节奏比较慢,而且整个城市都已乡镇为主,市区的规模就夹在乡镇中间,而要发展市区的规划,就势必涉及到各个乡镇的土地人口资源等问题,因此进展还是相对缓慢。建议城区与乡镇平行发展,共同扩大,别再让城区这么小了。
中山市区规划格局太小,没有做大城市的雄心壮志。21世纪还以上个世纪的眼光思维规划,周边经济弱的几个城市很多年前都是六车道八车道,中山最近十年一些主要通道还建四车道,不堵车才怪。断头路多,瓶颈路多。下面乡镇到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缓慢,失去了中心城区的凝聚力和繁华度。希望补齐短板,做大湾区新型大城市
中山的公交系统过于薄弱,导致城市小塞车严重,如果不及早规划,上路的私家车会越来越多。
总体规划无外乎老城区改造或建新城区。老城区改造难度很大,直接建新城为一般城市建设的成功之道。四大班子迁移新城区可带旺一方热土,伴随相关机关、医院、学校等配套民生工程。若干年后,待老城区贬值后再回过头来改造,成本和阻力会小很多。
中山市城区较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里呢我想说“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是有容乃大。”希望能够将城区的面积扩大吧。中山,虽然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居住久了,也慢慢地习惯她的情调,让我们有了很多爱她的理由。希望中山更美,更宜居,拥有一个更开放的姿态,以更宽广的胸怀来不断发展充实自己,一起开创新时代。
以镇为中心的规划特色在中国独一无二,有效抑制了房价的上涨。但镇与镇之间缺乏高效的交通工具,煤气等基础规划更是短板。中山要绝对把握深中通道和广州18号线的良机,将火炬、民众、三角作为深中广深度融合示范区。这将是再造中山的唯一机会。否则二十年后的中山与今天的中山没什么区别。






